饱览群书的人未必成为大家或者小说家,但是每一位小说家或者作家一定是博览群书。读者根据爱好去阅读,但是作家根据需求去读书,毛姆的涉猎广泛到小说、哲学、甚至医学著作等等。很多小说家可以学以致用,比如阿加莎做过站地护士,所以她的侦探小说中关于药品的使用和描述都非常精准,也善于描写利用药品的毒杀。畸形屋里的小女孩,也是用是通过下毒的方式。读书不是目的,读书也不是工具这么简单,将自己的知识融入作品才是读书的价值最大化。
尽信书不如无书,毛姆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比如世上不存在一本书可以包罗万象,集齐人间所有通透的道理。每个人都带着疑问和需求进行阅读,并渴望书里可以解疑自己的困惑,但是书也只是作者单方面传递自己的想法。将个人意志明确在纸上。人无完人,自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书存在。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读了之后让人一劳永逸。有人穷其一生也解决不了内心关于人性关于自由关于生命的意义的追问。
在毛姆到24岁时,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它有两条基础的原理:物的相对性和人的圆周率。很多人而立不惑之年也难能理解其中的奥秘。毛姆早早领略到,后面他也不同程度的探索人生和人性,标准答案不得而知,或许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毛姆介绍的这些作家中,除了女性作家简奥斯汀,大多数文学大家的个人生活作风和人品都是让人不敢苟同的。他们有的生性恶劣,有的自私狭隘甚至对家人吝啬无比。小说家不具备高尚的人格,但是不影响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表达能力。
在介绍简奥斯汀时,他说描述简奥斯汀的一生,三两句话就可以概括,后面他果然用了三四行就将简奥斯汀的一生描述完毕。和后面花费很长的篇幅介绍巴尔扎克那些人有所不同,纵使简短却字字都是赞赏。他欣赏简奥斯汀的风趣幽默,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优点,他知道她的难得。毛姆形容简奥斯汀是她天生具有一种罕见的、辛辣的幽默感。天生,罕见的,辛辣的,都是这短短的一句中的点睛之笔。
小说家倾向于高度运用生活,小说中的很多原型人物都是取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周围素材,这样可以塑造鲜明的形象,甚至自己的父亲母亲爱而不得的恋人情人都可以当作人物原型,所以读小说之余了解作者身世写作背景家庭关系。
大多人的读书习惯是浮于表面,一本书读完,关于书本内容的思考也是有限,《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可以说是毛姆的读书笔记,而且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读书笔记,他给你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给你你所不了解的作者。很多作者的小说题材不同故事背景不同,但是最后却殊途同归地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人人皆卑劣、愚蠢而可怜,生活总是令人厌倦而毫无意义的。想想也是,大多数以写作为生的作家,有的甚至是在穷途末路之时才紧赶慢赶创作了一些小说,与此同时怎么能要求他们感谢命运的安排和赏赐呢。他们有一双上帝之眼,但是他们也是最平凡或者自命不凡的普通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