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敬我们自己,同属沉默的大多数

敬我们自己,同属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 夏天的台风天 | 来源:发表于2016-05-31 17:45 被阅读81次

深夜看完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里边收录的一些文章大多写于20世纪90年代,像是零零散散的随笔与生活感悟,看似没什么联系、整本看完竟也觉得有一种连贯的思路。写年轻时的事情较多,如他所说:在我们年轻时,每一年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后来只能写成小册子,再后来便成了薄薄的几页纸。

这本书里除了文化杂文,还有给其他书写的序言与跋语。这些序言与跋语也表明了我的一些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轻松的随笔。不管什么书,我都不希望它太严肃,这一本也不例外。

——王小波

在书的一开始,他就说了:“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

这本书,是为了作者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时间和阅历确实是一笔财富,岁月会把一个人打磨得更加成熟与睿智,同时坐拥这些经历,更有发言权,说出的话也是掷地有声,不像现在一些小孩子、什么都还没有经历,凭着想象和道听途说就无病呻吟,文字中没有精神,听得再多,自己不曾经历,那都是虚的,没有底气,也不会使人信服。比如说我自己,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连人都没生过,哪懂得什么叫人生?

但这话我又是不服的,人的成长跟时间年龄无关,与经历有关。我虽然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也没有四五十年的故事沉淀。但幸运的是,在这短短几年内也算经历了许多别人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经历不到的事情,当然这跟机遇有关,跟个人的努力有关,也有一部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因素。总之,我自认为也是个有故事并且能讲故事的人。

而我们不过是沉默的大多数,在人生的阶段上我们又都是类似的。年轻的时候,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中年的时候担负起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黄昏时期必然在总结与回忆中度过。在死后这件事上,外国人和中国人的想法观念不一样,作者在文中举了一个例子:中国人在骨灰牌前会写自己生前的各个职位和成就,某某副主任,某单位副教授,某党委副书记等等,当然,如果去掉这个副字,这位仁兄来说会得到更大的安慰,这些功与名他放不下,死了也要带到地下去。而外国人的墓碑上仅刻着两项,几几年至几几年生卒,几几年至几几年服兵役,在他们看来,人生该纪念的就两件事,生死,和为国为人类的事业奋斗,大有柴可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后一段的凛然大义,又或者套一句现在薛段子最火的话“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王小波似乎很推崇逻辑学和罗素的学说,整本书不止一次地提到了罗素,也引用了不少他的话。哲学使人聪明,逻辑使人理性,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建设性的工作。人能从毁灭里得到一些快乐,但这种快乐不能和建设带来的快乐相比,只有建设的快乐才能无穷无尽,毁灭则有它的极限。但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得到这种快乐。

所以很庆幸大学时选了工业设计这门学科,干了创业这件很酷但又不靠谱的事情。暂且不提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工作前景如何,有多少毕业生选择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又有多少转到了对自己来说完全没有竞争力的平面设计岗(对于没多少美术基础的工业设计学生来说,去做平面设计的工作,意味着望不到头的基础美工修图工作,工作中几乎处处是瓶颈,因为两者思维方式根本不是一系,光有软件基础也只是输出性质的工作、提升进阶不易,更何况每年有那么多新毕业的各种设计专业的学生投入到美工的工作中去,这还没算上培训出来的和自认为自学ps就可以干美工活的人)。除去就业这个因素不说,工业设计本身是一门有创造性,通过产品改变人们生活的学科,所以它可以是幸福生活的源泉,而且它要求掌握更广博的知识面,那意味着永远有新的世界等你去发现,只要你真心喜欢,你永远也不会无聊,不会无聊就不会胡思乱想,自怨自怜。其次创业这件很酷但又很不靠谱的事情,确实能够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它更多的是让你变得热血和青春,不管什么年纪的人,在这件事上,都像故事中打了公鸡血的人一样充满干劲,它让我遇事都多了些分析和思考。也有人会觉得我的这些想法有些不必要,想那么多做什么,顺其自然地过日子不就好了吗,过一天是一天,为了过日子而去过日子。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思考。

创业者,真的让我有爱又恨。我喜欢他们拥有梦想这个东西,秉持着一些很好的理念,有的甚至造福一方百姓,哪怕有万分之一的成功几率也要去尝试,万一成功了呢。何况成功的几率看起来远远超过万分之一。但创业者又往往是一群又穷又小气的人,在创业之初,商业模式见效慢,没有盈利,投入大,负增长等等都是很常见的情况,即使对外宣称有多少投资,也不是实实在在放在口袋里的钱、或者说更像是欠了一屁股债,还要为自己负责为员工负责,不精打细算怎么行?

但换个角度看,文中作者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回答,一位法国政治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在二十岁时如果不是激进派,那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如果一个人到三十岁,还是个激进派,那他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

最后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之事,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作选择。我们可以是沉默的大多数,但也要有不沉默的瞬间,说出自己犀利的观点,去跟别人的口水碰撞,也不全为了换一个对错几何,重要的是发出你的声音,这是一个时代。

相关文章

  • 敬我们自己,同属沉默的大多数

    深夜看完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里边收录的一些文章大多写于20世纪90年代,像是零零散散的随笔与生活感悟,看似没...

  • 《沉默的大多数》|我们为何沉默?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鲁迅先生曾为国人惨遭凌辱逆来顺受的沉默而痛心疾首,他...

  • 沉默大多数的我们

    人生有时的无助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在群体中,你没有勇气站出来指出错的,那我们是否也是行凶的一人呢?网络暴力下,行凶...

  • 读王小波二篇有感

    一篇《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说自己的是沉默的大多数,他感到很幸福。 在《沉默的大多数》里他写道:话语教给我们很多,...

  • 沉默的帷幕

    敬笃 沉默的大多数,只是为了沉默。 宗教、革命、战争、艺术、哲学,是历史赋予的结果,我无从说起。 注定的结局,都有...

  • 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终于稀里糊涂的把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看完了。 在看完《黄金时代》后绕有兴致的开启了《沉默的大多数》的阅读,在还...

  • 我们这些沉默的大多数

    我是那些不能用语言与别人诉说却只能用文字传达孤独的大多数。其实我们这类人并不是害怕孤独,反而我们享受这种独...

  • 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 1 - 这段时间以来,我总想试图去谈谈关于沟通这个话题,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谈起,我并不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用传统...

  • 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每天都准时的在凌晨的两点过一刻醒过来,一开始是因为我一般睡眠比较轻,稍微有一点的声响就会醒,然后睁着眼睛盯着漆...

  • 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敬我们自己,同属沉默的大多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ac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