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有一座著名的古迹:九龙壁,从它建成至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久、制作最为精美的五彩琉璃照壁。游人慕名来此观览,大多是赞叹其高大壮美,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它还是一座伴有神奇传说的九龙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九龙壁建成后的明代时期,大同(古称:云中)民间就传说九龙壁的九条龙“屡显灵异”,每当遇到大旱时节,只要将九龙壁的龙身洗刷一遍,九龙就会显灵、及时降雨、以解旱荒。虽然坊间有此传说,但没有文字的明确记载。到了清代之后,来大同就职的官员们并不相信这个传说,认为这九龙不是真龙,不可能洗洗九龙壁就会下雨,而将此传说斥之为“荒诞不经之事”。(详见本文“附录一”《九龙壁记》)
然而,九龙壁的龙是否真能显灵呢?事实是最好的证明!话说清乾隆戊申年(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夏,大同又出现了大旱灾情,庄稼干枯、民心如焚,一齐到府衙吁请官员洗龙并祷雨,以解旱情。时任大同郡守的古北平人孙捷三,认为这是“異俗殊風”,乃“荒诞不经之事,有識者所弗道”。虽然他不相信洗龙就能降雨,但他也认为“祈禱雨澤非他淫祀可比”,因而“不得不順民情而為”。说来也怪,当洗完九龙壁后,“閱三日而大雨,嗣是,屢洗輒雨,感應之捷不啻影响”,让孙捷三十分感叹“斯亦奇矣”。此后,为了感谢九龙显灵、普降甘霖,特将九龙壁左右的两座亭子修葺一新(今已不存),疏浚了淤塞的九龙壁前倒影池、建桥种树,并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勒碑以记其事,嵌于九龙壁东侧的南面围墙内。(碑文详见本博客“附件一”:《九龙壁记》)
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城区大东街路南,门牌大东街18号。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太祖朱元璋封其第十三子朱桂为代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桂就藩大同,其王府即位于今大东街北侧,而九龙壁则是王府门前的照壁。
据《明史·朱桂传》载,朱桂生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七月十八日,其母为朱元璋的妃子郭惠妃。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桂5岁时即被封为豫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十三日又改封为代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十月二十五日就藩大同,成为“九塞王”之一。
据《重修大同府县学记》载,“大同古云中地,府县学旧在府治东南,即魏之中书学、金之女真太学、辽之国子监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在此创建府县儒学,颇具规模。代王府正是占据刚修10多年的大同府县儒学和孔庙地址而兴建的,先后经历了5个年头(1392年~1396年)最终建成。
明崇祯末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大军进攻北京时,途经大同,昔日规模宏大、占地约176000平方米的代王府被毁于兵火中,仅留下了一座九龙照壁未遭毁坏。这座照壁成为我国现存三大九龙壁中最大、最高、最久、最富魅力的五彩琉璃照壁(其他二座是:北京故宫九龙壁和北海九龙壁)。
下图、这是“九龙壁”景区北面的“龙门”,此门平日不开放,若想看到九龙壁,必须在其西侧的边门购门票后,方可入内瞻仰这座神奇的九龙壁。门票:10元/人。对学生、军人、老人等特定人员实行半价优惠。
下图、在入口处拍摄的九龙壁,据介绍此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因此壁太长,未能拍摄全壁。
下图、为了拍摄清晰的九龙照片,我从九龙壁西端开始,分5段拍摄。这是第一段的二条龙。
下图、第二段,拍摄的也是二条龙。可以看出每条龙的体态和颜色均不同。
下图、这是第三张照片,是九龙壁居中的一条龙。因此龙的位置正对着横跨倒影池的石桥,所以在倒影池有水时,是看不到它的倒影的。
大同九龙壁,虽然其长度为全国第一,比北京故宫九龙壁、北海公园九龙壁都大,但由于它是藩王王府的照壁,所以其九条龙的形制与故宫、北海的九龙不同。皇家的九龙都是“五爪”龙,大同的这九龙都是“四爪”龙。由此说明作为藩王的朱桂是不敢越制的。
下图、这是第四张照片。
下图、这是第五张照片,也是九龙壁东端的最后二条龙。
下图、这是从东端拍摄的九龙壁全景,壁前绿色铁栏杆内,即倒影池。
关于九龙壁前的这个倒影池,在大同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有一个故事:相传九龙壁建成后的一天,代王朱桂站在王府的“端礼门”门楼上,扶栏欣赏。忽然雷雨交加,有两个霹雳落在九龙壁前,将龙壁前的地面炸出了一个大坑,在龙壁后不远的金泊仓巷内同时露出两眼深泉。清冽的泉水中分别腾起一黄一黑两条巨龙,昂首向龙壁前的大坑中喷注清泉。远看坑中,似有九龙飞舞嬉戏,妙不可言。代王遂令将水坑修成倒影池,将二泉修成二井,并将两井的水引到池中。从此倒影池便成为九龙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据说两井之水一甜一苦,甜水井可供人食用、苦水井却能治病。甚至在旧社会熬“鸦片烟”时,非使用此井水不可,所以有的人居然从千里以外来取水。
下图、这是倒影池西端的龙头,东端的龙头已风化不存了。昔日倒影池的水即从位于池两端的龙头中流入。我拍摄此照片之前的一天,2015年2月22日,大同市下了一场中雪,气温最低为零下17度,所以龙头上、池中都是白皑皑的积雪。
下图、这是自西向东拍摄的倒影池照片。
下图、这是九龙壁的东侧
下图、 这是嵌在九龙壁东侧后围墙中的石碑,为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立的《九龍壁記》 ,因年代久远,碑下部的数行文字因风化严重已经缺失。为保存此碑现有文字,我尽最大努力拍摄了此碑,并将碑文附录于本文之后,请看“附件一”。
关于九龙壁发生的靈異故事,就镌刻在这通石碑之中。
下图、这是立于东面围墙内的五通石碑,
下图、这是其中最高大的石碑,年代不详,是大同众多商户和民众集资修葺九龙壁的功德碑。因字迹多漫漶不清,故碑文未录。
下图、这是中华民国十七年立的《九龙隆重修碑记》碑阳上半部
下图、碑阳下半部,碑文请看本文“附件二”
下图、1959年立的“文物古迹保护标志”碑,碑文未录
下图、远拍九龙壁全景
下图、这是院内拍摄的“龙门”里面,龙门所对的大东街北,即正在復建中的“代王府”。
下图、这是九龙壁对面(北面)正在復建的代王府,与九龙壁隔大东街相望。
下图、在施工围挡外拍摄正在施工中的代王府大殿
下图、这是从围挡的空隙中拍摄的代王府建筑照片
下图、拉近镜头看大殿,门窗尚未安装,故可以看到后面的殿堂。
附件:
下图、北京故宫九龙壁,此照片来自网页
附件一
九龍壁記
郡東北隅有城曰王城直南曰端禮門門外有九龍壁峙焉高三丈餘※十五丈餘其中盤列九龍※※※※※※※※※※
前明代藩遺跡也俗傳其龍靈異遇※旱時洗龍則雨降余未敢以為然也歲戊申自春至夏雨※※期余與※※※※※※
步※扵是郡人以洗龍為請余維禱雨之事異俗殊風有不得不順民情而為從者乃問之鎮府沐※作※※※※※※※※
洗焉閱三日而大雨嗣是屢洗輒雨感應之捷不啻影响斯亦奇矣夫荒誕不經之事有識者所弗道然而※※※※※※※
往不可以常理測毋論齊諧志怪干寶搜神足以駭心志而聳耳目即山經海志所臚列正史稗官所流傳其※※※※※※
事不可勝數人特少所見則多所怪耳豈得謂壁上之龍非真龍而輒以荒誕不經視之也哉昔者葉公子高好※※※※※
天人感應之理非其明證歟況乎祈禱雨澤非他淫祀可比今將崇宏而尊祀之以表靈異而報神功誰曰不※※※※※※
宜而為之經營焉壁固完整龍象莊嚴無事塗澤則潔而新之而壁煥然矣壁之左右兩亭對峙視其殘蝕補之※※※※※
而亭翼然矣亭之下有池歲久淤塞疏而濬之甓其中而注水焉而池澄然矣池之上跨橋以通之池之外植柳以※※※※
當通衢車馬絡繹復立柵以護之凡滌壁葺亭浚池建橋種樹植欄而工以蕆而龍之為靈昭昭矣然則斯舉也※※※※※
目壯觀瞻哉蓋上以報神龍之惠澤於無窮下以彰前人之遺軌扵不朽而又以俾後之蒞茲土者或※亢卑得※※※※※
從事故則即謂斯壁之龍為興雲降雨之真龍也云胡不可
峭壁巍巍不計秋九龍盤踞映清流傳來歲月碑中勒望去煙雲沼上浮一洗甘霖通紫塞幾番時雨潤※州※※※※※※
感惠我※民萬世庥
古北平孫捷三題 钤印
乾 隆 五 十 六 年 歲 次 辛 亥 孟 秋 上 浣 榖 旦
(注:碑文中的“※”表示此字缺失或不可识别)
附件二
九龍隆重修碑記前內閣撰文中書典籍王藁國史石路兩館襄校檢查四庫全書文公厲時中敬撰曁書
民紀十七歲在著雍執徐之秋八月既望雲民醵金興修九龍壁工竣發起人商會長祁君魁華君鍾秀前城守尉王君守
分督工主任王君元張君存誠等延予書石餘曰保存古蹟國家定有條例雲郡洎漢以來久為名勝區域北魏奠都平城
盛蹟昭著遼金因之歷代偉大建築及文物載在晉乘邑志者甚夥唯茲九龍神壁雲民每遇天旱禱雨輒應功在民生士
民神之易乾卦在天曰飛龍在田曰見龍在淵曰潛龍今騰雲致雨民尊曰神龍世有神龍耶能致雨者即神之而已今觀
創壁之佈置前鑿一池長十餘丈如泮池東半室作泮宮式西半室為龍神宮此係新建築壁池正中劈一衢為龍門兩旁
豎木欄長十餘丈許外鋪面一所亦係此次新修又西鑿一井注水池中天光雲影照耀龍形變化不測工作之神妙不知
費若干意醫經營而成此奇觀在物質文明時代最佔優勝年久龍之形神蜿蜒如生而壁極傾圮經此次完全以琉璃瓦
更新之較前尤穩健美觀在乾隆間督軍使者沐興修之道光間郡守諶再修歷次修葺不一各有碑記壁碣室內有郭士
衡張四維諸題碣雅入志乘嗟關北經此次城圍三月經戰三載城郭邊堡破壞凡幾而九龍居然未遭炮彈打擊之害亦
神矣哉本邑紳商以壁頂殘缺池水旱乾公議醵金修理冀以消兵旱之災而發達民生實業之真精神庸特保存盛蹟為
文物進化之美哉是役也工作四閱月需幤兩千以上佈施四百餘家此為記
發起人:若干姓名略 監工商號 略
中 華 民 國 十 七 年 歲 在 戊 辰 秋 八 月 國 慶 日 泐 石 守廟善友王本禮 茂盛石鋪鐫
全文完
原题 (原创)神奇灵验的大同九龙壁 2015-04-19 09:11 发表
2018.12.31 阅读(688)| 评论(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