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朋友,我是十三,一个年读百本,年写30万字的傻子,也是一个追风筝的社会研究生。
在山野中长大的人,懂得天地的情感,谁不想回归。只是现实与否的问题。
在山野中长大的人,真切而简单地做人、做事。用深邃而朴实的智慧去生活。
在山野中长大的人,表达的气质是私人的,任性、单纯而又坦诚。仿佛随心所欲说话,与看不见的暗中的心心相印之人。也像是对自己说话,给予自己倾听。
在山野中长大的人,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和遥阔时空里的智慧对话。一心一意地沉溺于寂静的霞光里。
在山野中长大的人,面对外面的世界,始终保持着开放和透明,像山间的风,溪涧的河流,他的内心及生活在自然中毫无保留。
在山野中长大的人,至于一生过得如何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灵魂的火光照亮他人的瞬间。短暂而急促的火光是他内心对孤独的照明。
在山野中长大的人,当他坐下来读书或写作,暂时脱离外境束缚,脱离自我需求与清明的内在意识同在。这可以被保持成一种终生的习惯。
在山野中长大的人,不爱享乐。在他的世界里,能带来至深满足的是求知、写作、体验、探索。他崇尚的是创作带来的快乐,不单单是畅快尽情的活着。
山河远阔,万物皆野。
在山野中长大的人,当他写出来的文字,如同他的生命时,文字会在他的时间里成长,读者也会在流动的载体中感受他身上的野。
世间有两种人性:
一种是温顺羸弱的善良。
一种是桀骜不驯的聪明。
唯有真正把在山野中的野,带到城市里,才可以平衡善良和聪明。
就像鲁米的这段话说得那样:
当你和每个人在一起,却没有与我同在,你就没有和任何人在一起。
当你不和任何人在一起,而只与我同在,你就和每个人在一起。
不要和每一个关系密切,而要成为每一个人。
当你变成那么多人,你就什么也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