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秋分

作者: 了然心间 | 来源:发表于2019-09-15 22:01 被阅读0次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分就是半,秋分就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按《春秋繁露·》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众多小虫感知到天气的寒冷,开始藏起来了;水也渐渐干涸。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过由于秋分这一天在农历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点绛唇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金秋已到了风清露冷、秋季过半的秋分时节。空中那轮圆月,洒下清凉的月光,月光之下,桂花香气远远飘散。根据五行学说,“金居西方而主秋气”,秋天属金,所以称为金秋。金气,也就是秋天之气。宋代词人强至也有“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的诗句。“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看到“风清露冷”四个字,是不是顿觉一股清爽清冽之气扑面而来?“凉蟾”是指月亮,因传说月亮上有一只蟾蜍成了精,故用“蟾宫”“玉蟾”等作为月亮的别称。李白就有“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村”的诗句,李商隐也曾写:“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凉蟾光满”,从视觉和触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此时月圆如轮,皎洁的月光投下,让人觉出了秋意清寒。这个“凉”字,紧承上句的“清”和“冷”而来:风清露冷月光寒凉,秋夜的清寒将人萦绕,此时,夜的空气中,浸润着桂花的清香,且有“香远益清”之感。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如此美好的秋夜,词人望向那“凉蟾光满”的月亮,月儿明亮如玉轮明镜一般,让人不禁思绪飘飞,尽情想象:“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此时月宫里正是灯火通明,美丽的宫女们白衣飘飘,轻灵飞舞。渐渐的,夜深了,月宫中的歌舞也渐近尾声:“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月宫中,那身着轻柔舞衣的女子们舞步散乱,人们也渐渐散去,只有昭华管声悠悠,彻夜吹响。相传神仙以云为裳,所以“霓裳”是指神仙的衣裳,或飘拂轻柔的舞衣。“银桥”是指传说中那只由仙杖变化而成、可通向月宫的大桥。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里这样记载﹕“玄宗于宫中玩月﹐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 ’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气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是不是很神奇?“昭华管”是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看来类似玉笛玉箫。宋代词人晏几道就有“月白风清,长倚昭华笛里声”之句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词人在下阙中驰骋想象,描绘出了一份空灵美丽的月宫之景,又有一种秋夜的清寒落寞之情。

          这首《点绛唇》上阙描绘秋分秋夜中的时令景物,下阙想象月宫中的歌舞升平之景,仙气空灵中有淡淡的惆怅忧伤。现在,秋夜清凉,在氤氲的桂花香中,一盏灯、一本书、一杯茶,就是最好的陪伴。

            秋分来临,告诉我们,秋已走到半途,它将由前半程的暖走到下半程的冷,早晚温差加大,大家要注意身体。同时,大自然中,满眼的绿色将会渐次显露出不同来,有的变黄,有的转红,有的将枯萎,有的会凋零。这些,就是秋分的意境,一点凉,一缕香,三分惆怅和忧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秋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bt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