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业生涯规划
月夜花朝系列人物专访第四篇|她30岁读完硕士后,远赴德国工作

月夜花朝系列人物专访第四篇|她30岁读完硕士后,远赴德国工作

作者: 月投资 | 来源:发表于2019-11-29 15:46 被阅读0次

月月说:

Mia是我MBA期间的亲同学,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女孩儿。上学期间这两年,我们俩一直都是在同一个学习小组,我们一起讨论过很多案例作业,一起做市场调研,一起完成PPT,一起吃饭,一起聊未来的规划。

Mia做事特别用心和负责,每次的案例作业总是主动承担很多内容,并且做得特别棒。她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很真诚很实在,说话略带一点台湾腔,让人觉得很可爱。跟她相处感觉特别舒服,我特别喜欢跟她待在一起。

在读MBA之前,Mia在一家美企做了5年财务和项目工作,并在2016年读MBA期间决定去德国交流,目前她和老公都在德国工作和生活。从她的朋友圈中看得出来,她们的生活非常丰富,经常出去旅游,也在当地交了很多朋友,平时喜欢钻研美食,真正把生活过成了诗。

Mia在巴塞罗那的桂尔公园

月月:为什么选择去德国?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Mia 我老公在16年的时候被外派到德国总部培训,我当时还在人大读MBA,也有学院的交流项目到德国做交换生。我们本来打算一年后就回国,后来因为比较喜欢这边的生活状态,加上我老公有机会转成了当地的工作合同,所以就决定留下来了。

MBA交换期间和德国院长合照

喜欢这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这边的工作和生活还是比较平衡的,其中一个体现是:这边的大公司都受到工会的约束,对加班有严格的规定。我们目前的工作合同都是35小时每周,而且员工有权通过休假,或减少工作时间来平衡之前的加班时间,从而保证总的工作时长在合同范围之内。

而且这边的老板、同事也并不期待你通过加班而拼命把事做完,你提前预估出一个合理的完成时间,准时完成就可以了。不过我感觉这边的效率其实挺高的,上班时间就完全专注于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不需要花额外的精力维护人际关系。

另外吸引我们的是,这边有30天的带薪假期,其次,这边的自然环境很好,我们比较喜欢旅游,在德国出行方便,经济负担也相对小一些。

在德国法兰克福的IAA国际车展

月月:你是16年去的德国,有三年时间了,你在那边都在做什么?

Mia: 我16年在这边的商学院进行MBA交换的课程的学习,17年主要就是写论文,然后考了一个德国的驾照,下半年决定留下来。当时也在同步学习德语,到18年年初上到C级的课程,然后参加德福(相当于英语的雅思)考试,但是第一次没考过。要想在这边找工作,语言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就想锻炼语言能力,就申请在苹果专营店做销售,一边练习一边复习德福,几个月后第二次尝试就考过了。

在苹果时和DJ合影

那段时间还试着找回本专业的工作,投了不少简历也参加了很多面试。直到18年年底拿到两个offer,一个是银行,一个是戴姆勒。考虑到德国对外国的文化融入程度没有欧美国家高,于是决定还是去戴姆勒工作。相对国际化的公司,对外国人比较友好,福利待遇都比较好,工作也相对稳定。

月月:是怎么融入当地的生活的?

Mia当时主要是做了一些准备。首先我英语比较好,德国大部分人英语也都比较好,日常沟通比较容易。

其次,我投入了很多时间学习德语,其实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是在学习文化,用德语交流容易跟本地人走得更近一些。

另外,我们刚过来的时候上过一堂文化融入课,对以后和当地人相处提前有一些心理准备。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心态比较开放,能接受不一样的想法,不会先入为主判断其他人行为的对错。总的来说,这边的人也还都挺客气的,没有什么太大的交流问题。

月月:德国的就业环境怎么样?找工作顺利吗?跟国内相比,德国的工资水平怎么样?

Mia还是有点难找的,我自己就找了挺长时间。

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德国人不会频繁跳槽,所以岗位流动性不是很高;二是德国要求学历、工作经验等的硬性匹配,条条框框的限制比较多,不像国内那样有一定的弹性。如果背景条件不匹配,可能简历筛选都过不了。三是作为外国人,面试的时候德语表达能力是劣势,而且最好要有国际工作经验。

我是今年2月份入职的,是在财务部做项目管理的工作。目前还挺喜欢手头的工作,很有意思,因为每个项目都是不一样的,可以一直学习和尝试新的东西。

我的工作语言还是以英语为主,主要是推动一些国际项目的进行。这边的所有日常沟通还是会讲德语,所以掌握德语很重要。我的老板和同事都很好相处,心态比较开放,也会照顾我德语不是很好,有时会主动切换到英语。总之,我对现在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

这边的工资跟工作年限-经验等挂钩,也是工会订的标准,对员工很友好。这边贫富差距不是很大,即使在面包店也有1600-1800欧的收入,小公司的白领能有3500欧左右。车企普遍待遇比较好,毕业生的工资差不多在4500欧左右,感兴趣的可以查查IG Metal的Tarif工资待遇表,收入非常透明。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工资增长的幅度非常小,平时交税和扣除的保险金额都很高,而且收入越高,扣税的比例就越高。到手金额从80%到60%不等。当然这边教育和医疗几乎是免费的,公共设施包括对残疾人的所有设施都是齐全的,福利也算不错了。

月月:在德国遇到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怎么应对的?

Mia主要是两个吧:一个是找工作的时候,当时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德语说的还不是很好,很多话用德语就说不出来。而且自从15年读研究生之后就没有上班了,不工作时间久了有些慌张,感觉跟社会脱节了,担心回到职场不能跟上步伐。

而且我头几场面试都不是特别理想,心里也有压力。我之前在国内工作过好几年,中间也有升职,过来找工作标准定得比较高,我中途曾经想过要不要降低找工作的标准。好在我这过程中一直在坚持,每次面试回来都会总结,下次怎么能面得好一点,感觉真的是因为没有放弃,到年底的时候正好运气也比较好,就找到了。

二是工作之后,这边对工作时间的产出要求是很高的,我需要适应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刚开始的时候总感觉工作做不完,还是想加班。后来就学着像德国人那样规划自己的工作,慢慢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德国人真的非常喜欢做计划,不管是工作和生活,要做什么事情都会提前安排好。约他们出去玩或者吃饭,都要提前好久约,因为他们已经提前把每周要做什么计划好了。老板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就降低期望,我有时候还是会偷偷多花一点时间把事情做好。

我的德国老板是比较放手的类型,重要的事情会一起沟通一下,其他的就都可以按我想的方式做。但是老板还是比较关注结果的,所以其实很有压力,不知道做出来的东西能不能让老板满意。不过到现在为止,我觉得自己做的还可以,慢慢也适应了这边的节奏。

项目中期汇报结束后和领导们合影

月月: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身在异国,会感到孤独吗?

Mia周一到周五的时间被工作排满了,虽然每天上班的时长并不长,但是要保证比较高的效率,就必须在上班时间百分百投入,所以下了班还是挺累的。回家之后就做做饭,再看看综艺。

周末要么跟朋友聚会,要么在附近森林徒步,要么去周边城市旅游。这里的森林都很近,开车十几公里就可以到山里。这边没有那么多商场、KTV之类的休闲场所,所以也没有那么多娱乐活动,购物也没那么方便,时间久了,我买衣服也不多,也不追求新的款式,更多的是在享受生活。

周末最大爱好-森林公园徒步

不会感到孤独,在这边华人之间都感觉比较亲,比如我去上的语言班,还有附近住的邻居什么的,认识到的华人还是比较容易建立起友情的。而且在公司,中国同事之间也会有些聚餐聚会等活动。

和德语班级的同学去啤酒节

月月:以后打算一直留在德国吗?

Mia暂时打算是这样,工作和生活都挺舒服的。这边假期时间长,可以回家的时间也比较多,相比我在北京或者上海工作,我在德国工作,能够回家陪伴父母的时间反而更多。

更长时间会不会留在这边不好说,可能有比较好的机会,或者年龄再大一些,也会考虑回国。

月月: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Mia工作方面,短期内还是以融入和提高为主,但长期来看肯定还是要进一步,具体还没想好往哪个方向深入。我现在主要希望这份工作满一年的时候,能得到领导认可,让领导能够感受到我的工作表现上跟德国人是一样的,甚至能比一些德国人还要做得好。

另外我短期内的重心还是在家庭上,爸妈都在催生,我们也是有压力的。德国对养育下一代的福利和补贴都还可以,妇女的产假也能休到一年,挺好的。

月月:我看你刚去德国的时候,一直都在做代购,现在好像朋友圈发的比较少了,代购还在做吗?

Mia: 一直都有在做,只是现在逛街的频率降低了。平时的时候白天都在上班,商场八点就关门了,也没时间逛街。我现在主要帮忙代购的是有明确需求的朋友,每个月会帮忙去买奶粉等日用品。

像奢侈品这类东西,还是需要拍照片、发朋友圈去主动开拓市场,大部分人都是在看到图片后觉得好看才买。最近心思都在工作上,没怎么兼顾过来,所以做得不成规模。现在快到年底了,很多品牌都会打折,我还是会主动去看看,有合适的就发一发。

 月月说:

Mia做事非常靠谱,她做代购都是亲自去商场或打折村采购的,商品保真,价格也很良心,她可以代购的东西包括奢侈品的箱包服饰,婴儿奶粉食品,部分日用品保健品护肤品等,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搜索微信号“MurielWater”添加Mia的微信。

如果你像Mia一样,有国外的工作经历,或者正在创业的路上,或者通过开展副业赚到了钱,或者有丰富的斜杠青年的经验,亦或者职业经历比较特别,都可以与我取得联系,期待你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夜花朝系列人物专访第四篇|她30岁读完硕士后,远赴德国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dg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