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
选专业如买股票,千万别盲从

选专业如买股票,千万别盲从

作者: 全能二师姐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2:26 被阅读0次

    昨天好友吃饭时吐槽,“北京文科考生,630多分,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报志愿了。”

    这分数要是放在十五年前,至少是北京前二十名的节奏(当年状元也只有640+)。没想到这年头水涨船高的不仅是追不上的房价,高考分数也一样。家长和考生不仅仅关注能考上什么样的学校,选择何种专业也同样费思量——尽管跨界人才越来越多,但是本科专业与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大多数时候还是密切相关。

    根据观察身边亲戚朋友的经历,关于如何选专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条件允许时选自己所爱,不盲目跟风,不盲从家长;分数有限时可以为进好学校服从分配,从长计议。

    选自己所爱

    如果考生了解自己的喜好和相对擅长的科目,报考专业时做到“选我所爱”,无疑是幸福的。

    我高考那年,北京晚报特地报道北大历史系等基础专业也吸引了高分考生作为第一专业报考。报道里说的就是我高中班每次考试都甩第二名三四十分的超级学霸。以她的成绩,可以任意挑选高校和专业,但她却出于对历史的痴迷毅然从理科实验班转文科班,早早下定决心投奔北大历史系,连经管这种热门院系连看都不看一眼。入学之后,她也丝毫不曾后悔自己的选择,每天乐此不疲地从事研究。虽然我并不知道她后来的去向,但那提起历史就闪闪发亮的眼神,我却总是记得。

    不盲目跟风

    能够在高中阶段就明确知道自己钟爱科目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此时切忌盲目跟风追热门。

    世纪之初,有句话叫做“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还有流行观点认为“法学是文科里能赚大钱的专业”。当年有不少高分考生为媒体规划的宏伟蓝图义无反顾地跳了坑,可现在从“钱景”看,生物学并不是最优选择,而法学更是列为就业难的几大文科专业之一。不知道当年的小伙伴有没有几分悔意。

    同理,如果考生现在为了就业时的人才稀缺和高薪,或者只是因为自己考分足够高,就一窝蜂地扎堆报考金融、电子、大数据,也许毕业时风口早已转了方向。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到头来大概率竹篮打水。

    不盲从家长

    有不少家长喜欢规划孩子的人生,高考报志愿更是指点江山的大好机会。有一部分家长的论调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凭着自己的经验,或者亲朋好友的推荐,硬生生地帮孩子填了志愿。殊不知,过去的经验很可能已经过时,而提供建议的他人也未必了解专业和考生的实际情况。

    更要命的是,有的家长完全不考虑自家孩子的心意,而抱着“我是为你好”的心态让孩子报考自己完全没兴趣也不擅长的专业。类似案例在网上一搜一大把,比如孩子一心想学艺术,也有天赋,家长却硬选了会计专业。自己想学机械,却因为被子承父业的家训所压制而被迫学医。或者本来想学医,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分数高,而医生待遇低又危险,最后学了金融。

    高考选专业,可能会决定自己以后几十年的职业发展方向。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家长的经验不一定全无道理,但如果事事都遵从父母之命,自己没有任何想法,那么成长之路会走得更加艰难。

    条件有限时,从长计议

    如果分数不够,不足以选专业,尽量进大城市的好学校,专业服从分配,然后看看入校后是否有希望调整。这一条与昨天说的为选大城市可适当降级并不矛盾——选择有丰富资源的大平台,无论考学还是初次择业,都是重要原则。

    有的考生通过提前招生、报考小语种、国防生等特殊项目被心仪高校录取,或者即使不是上述项目,学校允许转专业的操作性也不强。此时能做的,就是爱我所选,同时眼光不仅仅局限于课业学习,还要关注学校是否有拓展视野的其他机会。

    结语

    无论是高考选择高校、专业,还是人生中面临的其他抉择,最不能忽略的是对自身以及对选项的了解。比如能不能不要在报志愿时临时抱佛脚,而是上高中刚开始就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尽量搜集目标专业的信息--不光看招生简章,有条件的话了解课程设置,与在读生或毕业生交流,万一觉得货不对板,还可以及时调整。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何不食肉糜”的论调,在闭塞落后的环境中,很难获得充分的信息和开阔的眼界。那么至少,在听取他人建议时,能够退一步想想,而非不加分辨地全盘吸收,也算是对思维的磨练。

    祝各位考生得偿所愿,比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专业如买股票,千万别盲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dg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