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学《三国志》

作者: w壁立千仞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19:54 被阅读2次

    其实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一直有一个感慨,诸葛亮为了刘家父子,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明明国势的强弱,一目了然。一两场战争的胜负,可以以少胜多,可以靠奇谋妙计,但是蜀国和魏国的国力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为什么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兵北伐呢。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啊。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到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么蜀国政权依据此天险,做一个割据的皇帝不是很好吗?

    今天熊逸大师给了我一个新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历史诸葛亮打的是一场政治仗。

    其实刘氏政权入川入蜀,属于远道而来,他们在四川并没有很稳固的根基,四川当地的贵族和士绅们,一直和刘备诸葛亮这一脉有着很大的分歧。

    如何平息这些分歧,解决这种纠纷,特别是刘备战死以后,又是主少国疑的状态,那时其实内忧比外患更多。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必须标榜蜀汉政权的正统性,这当然要他讨伐汉奸。如果刘氏父子建立蜀国,关起门来,安安稳稳的过太平日子,那就意味着他们的合法性的消除,意味着蜀汉皇帝无非是个割据的军阀。那么他们在四川的形势也就岌岌可危了。

    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魏延也曾经提出过一个有名的军事方案,自己带一支骑兵奇袭魏国腹地。这个方案被诸葛亮否定了,后来很多研究《三国演义》的人就在讨论,并由此得出了诸葛一生唯谨慎的结论。其实如果我们把它切换到上面所说的政治角度来看,诸葛亮的北伐是在打政治仗,是在宣示蜀汉政权的正统性,那么任何形式的奇袭,哪怕成功的可能性再高,也是不应该的。

    真命天子出兵讨伐叛乱分子,历来都有一套标准的作战流程,原则上是有征无战。本来只有两个政权身份相当的才有所谓的交战,但天子只有一个,无论天子去打谁,都叫征或者伐。征伐,是天子的特权,当然不能偷偷摸摸,是要敲着锣,打着鼓,大大方方的去打敌人。

    不敲锣,不打鼓,偷偷摸摸的,在《春秋》里面被叫做侵略的“侵”,只有不讲道义或者是没有文化的少数民族才会做“侵”这种事情。这种手段在战场上即使打赢了,但是在道义上也就输了。如果魏延的方法被诸葛亮采用,王者之师的光环自然也就褪色了,北伐战争就变成了两个军阀抢夺地盘。而不是在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上讨贼法罪的征伐了。

    其实平息内忧外患,对外作战也是个最经典的方法。

    打仗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了一个绝对充足的理由让全国进入紧张状态。而只有在紧张状态里才方便用一些非同常规的手段调配人手,重新部署人事结构。在这种紧张状态里边解决一些常规状态下很难解决的问题。是一种更高明的手段。

    熊逸大师告诉我们,我们要理解久远的历史,必须要留意那些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观念,《三国志》全都是围绕着观念,尤其是正统观念的主题在讲。

    好的,收到了,围绕这个正统观念去认真读《三国志》。


    无戒365日更挑战营第89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学《三国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ea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