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岐山高中文化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展示(三)

岐山高中文化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展示(三)

作者: 红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07:23 被阅读0次

        文化经典点亮灿烂人生

    岳景鑫 高一(4)班 指导老师:吕福祥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给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内心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我们应该用自豪的心态去传承。我们的修养及人生哲理都离不开经典的哺育,代代流传的经典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所以我们更因该去汲取精华,学习伟人的思想,我相信,文化经典会点亮我们的人生。

                  品读经典,学会选择

    中华文化在发展中传承下来的经典数不胜数,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意义和思想。有关思想的书,比如《论语》、《孟子》、《史记》等等,四大名著也是必不可少的。史书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它们讲述了各国的崛起、战争和发展以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主要成就,这些让人读来倍感有趣,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在学习之余感到趣味性。这些书虽说益处很多,但数量也是繁多的,因此我们要学会选择性的去阅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偏爱文学的同学可以选择多看类似于四大名著这类书,想要放松心情的同学则可以选择内容看起来较为轻松的书。读经典,要有正确的选择。

            经中取“精”,适当圈画

    阅读经典名著时,对于有些内容我们不可能逐一去看,阅读之旅中还是要学会抓住书本的精髓,抓住文章的核心和精华。这样、我们既了解了全文,又能对整篇文章做出合理的概括,岂不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好方法!在读书时不要只用眼睛扫过去,如果能边读边用笔圈出重点和感兴趣的内容的话就更不错啦,在书本空白处做出标注,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都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所以在诵读经典时别忘了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

                  文化内涵,值得深究

    古人常说,读书要有忘我精神,我们在品读经典时也要培养这种精神,仿佛自己与书合为一体,用心去领悟经典中的内涵。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哲理,中国优秀文化博大精深,非常值得我们一探究竟,不管是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和作为中华儿女的使命,还是让我们明白点滴生活和人生中的道理;这些优秀的文化一直在让我们明白越来越多的道理,体会越来越多的悲喜苦乐;让我们了解古人的不易,让我们懂得珍惜和感恩。无形的文化隐藏在有形的文字中,以经典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我们去探究其深刻内涵。

    品读经典,传承优秀文化,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要学会理解和传承如此伟大的经典文化,学会选择性阅读,学会抓住经典中的“精华”,更要学会培养探究精神,这样我们才会学习经典,传承经典,拥有灿烂美好的人生!

                  合理阅读

    焦玉婷 高一(17)班 指导老师:张新军

    当今社会总有许多的书籍推荐,大多标榜着课表必读书目或中华国粹、世界名著等,也正因这所谓的光环,多会引起书店消费者的注意,从而走向畅销书的道路。这类书籍中虽说也有所学习之处,但也有混迹之中的。且说《武帝纪》《日者传》《龟策传》等书也可为伪书,这些又怎可全信呢?

    其实就个人所言,对于课表推荐书目的好感并不是很高,一是我总认为课标必读书目虽是些许教育专家组所选择的,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妄想寻找合理书籍满足青少年需求是不现实的。也曾有人反驳过我们所经历的也曾是那些专家同样经历的,可也忽略社会背景这一因素,思想观念也是有所不同的。这些书籍的某些内容或许并不是我们所需要并且愿意接受的。二者是,阅读对我来讲是自由的,青少年的好奇心总是会遍及于各个领域的,并非是强行框在一个圈子中对毫无兴趣的文字进行反复咀嚼从而消磨时光。听到过一个假说,动物的某些游戏行为是为了学习技能,又或是为将来的可能性事件做准备活动,而人类的阅读也是学习的过程,而又可知,学习始于兴趣,对毫无兴趣事物研究探讨,成果也最多处于肉体层面而非精神层面。很多时候,读什么永远比怎么读更为重要。教科书原本作为语文学习的启蒙读物,却渐渐的成为不得不的要求,执行的职责本应激发兴趣转变为使学生抗拒,我认为这或许是一种退步而并非进步可言。应尝试鼓励学生在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读物,即可扩大知识面,又不磨灭青少年们的阅读兴趣。

    阅读更应讲究的是方法,像是人无完人般,没有整本书都是优质精品的,儒家经典中的《论语》在当代也有部分被反对的,崇尚的二十四孝也曾微博热搜被批判过。更应认识的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分辨所读读物蕴含的道理是否是适应社会背景,顺应时代潮流的,思考是否此文化有存在于脑海中的意义,比如是否可提高文化造诣或升华思想层面,若是利大于弊,则可谓之精华。阅读也应讲究效率至上的原则,若是每本书籍都逐字逐句理解阅读,认为此可以更助于参透其中的奥义,那么就有些刻板思想。古人陶渊明提倡学习应不求甚解,而梁启超在讲怎样对《史记》进行阅读时也提出选择性阅读,只参悟精读部分即可。就很通俗的讲,古文中有“之”“而”等词语有不译的情况,毕竟古人也曾有凑字仅是为了押韵的情况,英语的从句中也有that引导词无实义的时候。而强调的整本书阅读无疑又死读的影子存在的,并非阅读的好途径。就像习题册的答案前往往存在参考二字,局限的死板阅读也会限制人们思想。

    阅读的合理性存在的前提是正确的读物,配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带着兴趣高昂的心才能实现阅读最大化,或许这才是阅读的真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岐山高中文化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展示(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ig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