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它具有三个特点:抒情性,跳跃性和音乐美,其中抒情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无论是抒怀还是咏物或者是绘景写人,都蕴含着各种或直白或含蓄的情感。所以诗歌是一种抒情性作品。而这首词就是秦观在流徙期间对所见的景象的感慨而发。
绍圣初年,当时旧党遭到清洗,秦观也受到牵连。被贬官监处州酒税,远谪郴州,又谪雷州。此首词作于绍圣四年,时秦观被贬郴州。词中流露出了作者流徙偏远之地的凄凉失望,和思念家乡的伤感惆怅之情。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性作品,更多的表现个人主观情感,偏重于审美价值。其中的抒情离不开意象的暗示,无论是情景交融还是借景抒情。作者一方面真实记录自己所见物象的实在面貌,另一方面又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物象的某一特征凸显出以表达情感寄托的需要。这种在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极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文学意境。
所以在这里我将简要分析两种意象来描述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意境极其反应的内心情感。
首先是“桃源”这一意象。桃源意象的源起可以追溯至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南朝宋刘义庆所著《幽明录》中的刘晨、阮肇入天台逢仙女的故事。桃花源的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在尘世中难以寻觅的美丽场所,并在后来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桃源”作为一种美丽生活的象征不断地被向往.歌咏与传颂。而第二个故事的“桃源"则是指男女爱慕相聚的场所。但在这里我认为“桃源"是指一种理想政治。
词的开篇通过“迷”“失”来表现一种朦胧迷茫之感,仿佛在寻找什么,而紧接着“桃源望断无寻处”点明了目的以及结果。我们通过这一虚写感受到作者在仕途失意后寄希望于理想中的避难所而终不得所见的惆怅与哀伤,后一句的“杜鹃”、“斜阳”“孤馆"三处实写又把作者从虚构中拉回现实,让作者不得不正视这份悲痛和无奈,将一腔愁绪化为长叹。
其次是“梅花”这一意象。其实具体而言应该是“驿站梅花”这一意象。先来谈梅花吧,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这都是其自身的特点而延伸出来的梅格。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也就是这里“驿站梅花”的来源,与下面“鱼传尺素"一起寄托了作者对故友亲人的思念,然而这种代表友情的佳话不仅没有排遣词人的忧郁,反而凭添哀愁,一个“砌”字将这种愁思的萦绕曲折抒发的淋漓尽致,同时又引发了后面的杜鹃啼血似的呼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