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个词牌,读来满口清芬,想来满眼生绿。春天到了,风暖了,阳光明媚了,约三五知己,踏青去。若在宋,还要提上食盒果篮,携几壶清酒,布鞋轻便,长袍飘飘地去了。当然,还有童子三五,带了文房数宝,兴来要题几句诗,写啥呢?《踏莎行》,踏着莎草,缓缓行去,天高行云,野阔飞鸟。
“莎”在这里读“梭”字音,莎是一种草,多年生杂草,茎直立,三棱形,也开花,花开如伞状序,根可入药。莎草又叫地毛、回头青、野韭菜、隔夜抽等,很草根的草,不矜贵,生命力强,回头就青了,隔夜就抽了一大截。它们遍布陌上路旁,葳蕤荏苒,春意勃勃。这样的日子踏莎行,岂不是快也哉!
大宋某年春,又到上巳节,寇准和一帮子文人“曲水流觞”、宴饮赋诗。水边春草融融,杂花生树,水里酒杯浮漾,酒杯飘到寇老倌面前,他拿起酒杯,忽然想起韩翃“踏莎行草过春溪”的诗句,便自度一曲:“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相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诗句空灵悠远,含情带伤。大家都拍手称好,只是词曲陌生,问之,答道:“自度曲,就叫‘踏莎行’可也!”于是,《踏莎行》的词牌曲律就这样定了下来。
考宋代所有《踏莎行》词作,写得比寇准好的有很多,比如秦观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比如说晏殊的“小径红稀,芳郊绿遍”;再考宋代词作者,寇准实在算不上一个知名写手。质量不算最好,诗名不算响亮,而且也不以浪漫风流知名,可是为何,《踏莎行》这个词牌的创制者被后人按做寇准了呢?
在当世写过《踏莎行》的词作者里,寇准(961-1023),晏殊(991-1055),秦观(1049-1100),欧阳修(1007-1072),等等,按年龄算,似以寇准为长,但这却不能作为判断根据。翻看莎的来历,或许可以解惑。
《诗经小雅》有这样的句子:“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毛苌传云:“兴也。台,夫须也。莱,草也。”夫须,莱,都是莎草。郑玄笺云:“兴者,山之有草木,以自覆盖,成其高大,喻人君有贤臣,以自尊显。”寇准是政治家,以刚直闻名天下,当是“贤臣”,配得上“台”和“莱”,当得起诗经的比兴。而且,寇准两度拜相,功勋卓著,被封为莱国公。这两个原因,是不是寇准创制《踏莎行》说法之原因呢?
又到踏莎行的季节,说起典故固然扫兴,可是想到它与贤人有关,心情也更愉悦了,毕竟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是倾慕美好的。陌上花开,缓缓而行,踏莎而行,赏心乐事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