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过罗胖2023“时间的朋友“ 跨年演讲,就看到了他的新书《启发》。
罗胖是互联网知识社群的知名大咖,我们所熟知的”罗辑思维“ 和”得到“的创始人。他特别牛的一点,是在自媒体每天做语音60秒,一做就是十年。而且,3652条,条条言之有物,简明清晰,并且切实带给我们启发。
什么是启发?罗胖自己总结,需要同时具有四个心理过程,即“挑战性问题”、“新信息”、“新答案”,以及由这个“新答案” 扩展成可应用的“新思路”。 别说,就这四点总结,就很能带给我启发的。
刚打开罗胖厚厚的这本《启发》,坦白讲,第一反应有一点失望的。 作为对罗胖并不陌生的我来说,翻一翻内容,有的似曾相识,有的完全熟悉,有的在跨年演讲中刚刚听过,一本书还不便宜。可是,我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时不时都去翻一翻的时候,新的“启发“ 出现了。
总共523个关键词词条,按照字母排序。随手一翻,或者搜索索引词条去读,一两分钟的时间,读一篇精悍小文,带着思考和回味去泡茶,去煮饭,甚至如厕,对我们在人、事、物以及理、法方向,都能产生化学效应。这些词条,值得反复阅读,随时间也会有不同的启发。 就比如,把自己过往十年的思想成长记录作一番梳理,精心挑选,重新成册,这本身就很给我启发。我自己几年前就有过把记录的孩子成长博客整理打印成书的想法,可是多少年过去了,孩子都长大了,还是没有付诸行动。
罗胖说,“要拒绝名词的诱惑,不要试图去成为一个名词,而要去成为一个动词”。 这来自赵汀阳老师的“动词哲学”,是《启发》这本书里的第59个词条,在今年的跨年演讲时,罗胖也提过这一点。
按照这个理论,在面对《启发》这本书时,我不再仅仅是一位读者。我要成为一个动词,就是能够在读书后被启发、能思考、前后贯通指导自己的成长。
罗胖说,“不要被那些宏观的动荡所裹挟,不要被大话题裹挟,要有能力体会身边小事的价值,要有能力自己给自己定义话题,要有能力在一花一草、在解决自己眼前的问题中找到乐趣。“ 这段话来自《启发》的第156页,看到这个词条时,我身体里有某些化学效应被强烈的共频着。
2022年,我们的这个世界,我们的这个国家经历了太多风雨。1月奥密克戎攻破天津的铁壁;春光明媚之时上海的静寂;6月唐山烧烤店的声声惨鸣;8月台海动人心弦的局势;萧瑟的秋风中每日攀升的确诊数字,在白雪飘扬之时我们仿佛从ICU切换进KTV,伴随着的是医院急诊的阵阵叹息……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中,我们的情绪往往会容易被时事和舆情所影响。时间长了,消解不掉,便容易形成一种悲观加恐慌的应激反应模式。
所以,在面对这个充斥着繁杂而不确定的信息、焦虑恐慌无助等复杂情绪的时代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回归到自身、回归到身边最简单最质朴的快乐里, 不缠绕、不盲目裹挟在虚无的宏大里,落脚在解决自己眼前的工作和生活的现实里,在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书中找到生活的价值感与掌控感。当外在的环境影响不到我们内心的安定的时候,当我们在纷乱中也能静下心来读书,获得启发的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这个世界,在慢慢变好。
正如本书中的“峰终定律“词条所说,我们对于一段经历是否感到不愉快,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经历中最顶点的体验,第二是当这种经历结束后我们的感受。当我看到某一个词条让我豁然开朗时,便是最顶点的体验,当我合上书时,困扰多日的肠胃问题连同烦恼一齐消失了,这便是经历结束后的感受。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罗胖说,我就存在于我的行动中。
2023年,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遇良书,获启发,提升思维,点亮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