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史记-太史公这样写秦孝公

读史记-太史公这样写秦孝公

作者: 然去乎 | 来源:发表于2021-03-20 23:58 被阅读0次

    在《大秦帝国》里,孙皓晖先生的整整一部黑色裂变里,几乎都有秦孝公的身影,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有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慷慨悲歌。而在史记的秦本纪纸质版里,太史公只用了二十四行就写完了秦孝公的政坛生涯。

    尽管一如既往的简约,但看完这二十四行,秦国内部的矛盾冲突,秦孝公为秦国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与军事外交活动,诸侯国及天子对秦国巨变的反应,还有在这些事件中秦孝公表现出来的睿智、坚定、胆量、气魄,以及秦国的崛起已经跃然纸上了。

    那么,太史公是怎么写秦孝公的呢?

    首先是对比,是不动声色,又强烈的对比。

    太史公先写孝公元年秦国面临的国际局势。即黄河殽山以东,强国有六。淮河泗水流域,小国十余。这些诸侯国凭借各自实力进行征伐,争相兼并。

    然后写秦国的地理位置以及诸侯国对秦国的看法。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诸侯国把秦国当成夷狄看待。用秦孝公自己的话说就是,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以上这些就是秦孝公刚接手时秦国的现状。但是到了孝公执政的第十九年,天子来致伯,到了第二十年,已经是诸侯毕贺了。

    那么产生如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强烈的反差,原因何在?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他上位后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竟让秦国崛起得如此迅猛?

    太史公写秦孝公,采用了详略分明的写法,用绘画来形容,就是详尽处几乎用工笔细细勾勒,简略处几乎是写意点到为止。详的是孝公发布的令人热血沸腾的求贤令,略的是孝公具体做的事。求贤令详细到什么程度?从整个篇幅看,写秦孝公共用二十四行文字,仅求贤令就占了六行。

    除了详略分明,太史公还采取互动交织的手法,这一点在写秦孝公的为政举措和外交、军事行动时尤为突出。一方面太史公交代了秦孝公做了什么,另外一方面,通过外围对这个事情的反馈和反应来表现这些事件达成的效果。在铺陈这些事件和成效时,又以时间为主轴,有序展开,就好像以这些纷繁复杂的事件为材料,构建起了一座宏伟高大的建筑。当最后一件事交代完毕,秦国的这座宏伟大厦就赫然出现在眼前了。

    按这个顺序,将相关事件整理如下:

    1 孝公元年、二年

    【国内改革】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求贤。

    【军事外交】出兵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

    【外围反应】卫鞅入秦;二年天子致胙。

    2 孝公三年

    【国内改革】卫鞅说变法,孝公善之。

    【外围反应】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

    【国内改革】卒用鞅法

    【外围反应】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

    【尊官分土】乃拜鞅为左庶长。

    3 孝公七年至十年

    【军事外交】七年,与魏惠公会杜平。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尊官分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

    4 孝公十二年

    【国内改革】迁都咸阳,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设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

    5 孝公十九年至二十年

    【外围反应】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

    6 孝公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

    【军事外交】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二十四年,与晋战雁门,虏其将魏错。

    【尊官分土】鞅为列侯,号商君。

    从上面的事件序列可以看出,天子致胙,天子致伯,甚至诸侯毕贺,都不是孝公追求的终极目标,他的志向还远大得很。以他的眼光看,穆公伟业,也只是为后世开业。显然,要不是孝公卒,可能这样的内治外扩还将推向深远,效果也更惊人。而孝公的鸿鹄之志,孝公所有行动的出发点,都在这千古第一雄文的求贤令里了。

    这样看来,太史公不惜笔墨细写求贤令,便是构建了秦国这座大厦的坚固根基。地基打好了,牢固了,往上只要不偏离方向,继续添砖加瓦就成。从此以后,秦国进入了崛起、进阶、称雄的快车道,在中原大地上续写了大秦帝国的恢宏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记-太史公这样写秦孝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ng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