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罗振宇的“和时间做朋友”的演讲上,罗振宇讲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他们用20万的用户创造几个亿的营收(具体数字记不清了),然后罗引出了一个概念“超级用户”
随着“超级用户”在这次演讲中被提出,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IP也开始注重“超级用户”的思维。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用户一下子就被分为“普通用户”和“超级用户”,那么在“超级用户”没有被提出来的时候,那些用户算什么呢?
超级用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批用户对品牌和产品绝对忠诚,他们会自觉的传播产品,为产品付费,甚至无条件的相信这个产品。
这样的用户应该是每个企业都想要的,企业为这样的用户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也是无可厚非,在这个看似完美的关系之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超级用户”是从哪里来的?
毫无疑问,超级用户也是从用户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那么用户怎么来的?“抢”来的,没有例外!
就像罗胖提到的那家在线教育公司,在上海比较出名的同类型公司就有四五家,市场就那么大,用户怎么来?还不是靠抢;再比如美团和饿了么,滴滴和优步(现在已经合并);摩拜和OFO等等,所有这些企业前期的发展都是靠“抢夺”用户来实现的,这个时候,超级用户对他们来说显然是不适合的。罗胖之所以说“超级用户”,是因为他本身是有用户基数的啊!
关于“超级用户”这些不是要讲的重点,通过“超级用户”我想到的关于我们自己,就像从“用户”被发展成“超级用户”一样,我们怎么从“个体”发展成“超级个体”。
和企业发展用户的路数一样,我们也需要“野蛮生长”。怎么个野蛮生长法呢?就像我们一路上学走过的一样,在大学之前,语数外史地政生化物统统都要学;上了大学之后,就只需要专注于一个专业就行;大学之后想要继续学习的,研究的就是更细分的领域。
如果不去学习大学之前的那些学科,直接跳到细分领域的学习可以吗?答案显然是不可以,虽然在最后我们研究的领域看似用不到之前学习的知识,但是那些知识就像是地基,没有的话,楼盖的越高,倒塌的也越快!
野蛮生长,我们是为了了解更多领域;精耕细作,我们是为了持续发力。
只野蛮生长,我们就会没有确定的方向;只精耕细作,我们可能会错过更好的领域。
现在的你,处于什么阶段?是野蛮生长,还是精耕细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