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俞敏洪:我的知识结构如何影响了新东方的发展】

【俞敏洪:我的知识结构如何影响了新东方的发展】

作者: 水滴在滴石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13:19 被阅读0次

我再来讲一下我的知识结构是如何影响新东方的发展的。

每个人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常常说理工科出身的人,思维模型和文科出身的完全不一样。学经济学出身的思维模型,和学政治学的思维模型,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你从小到大对知识的追求,构成了你的知识结构,你的知识结构又直接决定了你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对于我来说,我的知识结构既成就了新东方的发展,其实部分意义上,又限制了新东方的发展。

我的知识结构首先是从北大开始的,北大给我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有了追求思想的渴望。在进北大以前,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青少年,从小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沐浴下长大,是不会再去想任何别的东西的。

但是当你进了北大以后,发现有太多的思想宝库,全世界的哲学思想、社会思想,包括对于生活的不同看法,就形成了大脑急剧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之间,思想互相较劲中间,你接受了一个思想多元化的社会,以及不同的思想对你产生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思路会不断地扩展,你对事情的分辨能力和判断力会变得复杂,但是也会变得更加靠谱。因为你不再沿着一种你惯常认为是正确的意识形态往前走,而是已经开始进入自己独立思考的一个路径。

但是我在北大也有缺陷,这个缺陷是什么呢?因为我在北大不是搞科学的,也不是搞工科的,所以很多的科学的、工科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变成了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而且我也不可能再去学这些领域,我从小对这些领域也没有培养出兴趣。我在中学的时候,数理化成绩一直都是比较差的。

所以你就会被你所涉足的领域影响。比如说,我大量阅读的都是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书籍,我的思想模式、思维模式,甚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基本上就局限在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范围之内。

你就会发现,实际上一方面你的思想是扩展了的,另外一方面你的思路是狭窄了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沿着自己所学的人文思路的方向往前走。所以新东方的人文特征非常明显,科学特征非常不明显,这跟我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是有关系的。

我在北大只读到了本科毕业,也就意味着什么呢?没有在某一个领域深入下去,进行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学术研究。本科主要是以吸收多方面的知识为主,其实没有形成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研究的系统训练。所以导致我的思路——尽管读了大量的书——是发散性的、零碎性的,而不是系统性的。

你进入一个领域中进行系统研究,可能这个系统性让你变得很深,也可能让你变得思路狭窄。但是经过系统性训练的头脑和没有经过系统性训练的头脑,确实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一直认为,我的头脑还是相对的分散和浅薄,就是因为没有经过某一个领域真正的系统性训练,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地方。

我不知道未来有没有机会再在某个领域中进行系统训练,但是至少到今天为止,新东方在系统性的领域深度挖掘、科学标准和科学思路、数理逻辑思维上的缺陷,跟我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缺陷是密切相关的。

比如说,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几乎成了我永远的空白,这件事情非常遗憾。我现在直接去读的话,也最多读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不足以构成我的科学世界观,也不足以构成我的科学方法论。所以这是一个特别遗憾的地方。

在我的知识结构中,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数理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薄弱。但是我的形象思维能力、人文思维能力、社会思想思维能力,相对来说显得比较丰厚一点。

因为大家的形象思维也好,想象力思维也好,社会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跟思维的自由度、随意性都是相关的。新东方就形成了一个以比较自由、随意、发散的思维框架为核心的组织结构。

这个组织结构在小的时候,就一帮人一个小社团的时候,是特别有用的,为什么?大家经过发散性的互相讨论,可以产生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观点,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去做新的实验。但是形成一个严密的组织结构以后,这个组织结构需要往一个方向发展才能产生力量和动力的时候,就形成了很大的麻烦。

新东方到今天为止依然有这样的情况,任何一个校长或者任何一个子公司的老总,他想做什么的时候,就会自己发散性地去做,等到做完了我们才发现他做的完全不是新东方总部所要求的,或者说不是同一个方向上的,但是他已经去做了。这样的随意性是比较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新东方越来越多地吸收理工科背景的管理干部,充实到管理队伍中。如果沿着新东方自由发散的管理框架,一直往前发展的话,到一定程度,组织结构就会崩盘。因为它是膨胀型的,而不是像一列火车一样,同一个力量往前发展、最后形成一种动力的组织结构,所以其实也在调整中。

不管我的知识结构有没有缺陷,作为新东方的第一领导人,我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迅速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中国古代的时候,由于从来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不足,就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的伤害。

清朝的时候,大家都在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后,我们突然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对中国是如此的重要。在这40年中,中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一次美国挑起贸易战的时候,我们意识到了,其实中国科学技术的思路和投入依然不足,依然沿着古代非常强大的官本位方向在往前发展,不符合走向现代化的方针。所以我们再次强调,科学技术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科学管理和科学思路对中国机制管理的重要性。

新东方也是一样,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了系统化的思维、逻辑思维,对于新东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从今天新东方总裁办公会的结构调整可以看出来,总裁办公会六个人有三个是理工科出身,表明了新东方在寻求理工科思维和文科思维的平衡。既然我的大脑中没有这样的思维逻辑,那么我就要学会用别人的大脑,来干这个重要的事情。现在的新东方,已经在往这条路上发展。

相关文章

  • 【俞敏洪:我的知识结构如何影响了新东方的发展】

    我再来讲一下我的知识结构是如何影响新东方的发展的。 每个人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常常说理工科出...

  • 不要拿利益试探友谊

    最近看了俞敏洪老师的一本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讲述了在俞敏洪带领下新东方发展历程,有心酸有喜悦,并承载着俞敏洪全...

  • 看俞敏洪把新东方去家族化,成大事者必“心狠手辣”?

    一、俞敏洪回忆新东方去家族化 在近一期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的节目中,采访了新东方的俞敏洪,其中俞敏洪回忆了新东方当初...

  • 第912篇2022.5.11《刘润对谈俞敏洪》

    今晚在刘润老师的直播间听刘润对谈,俞敏洪。俞敏洪是新东方的创始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新东方。而俞敏洪能够深入人心,...

  • 员工喜欢揣摩老板是谁的错

    日前,俞敏洪透露,新东方的很多员工每天都在揣摩俞敏洪在想什么。这此,俞敏洪怼自家员工:不要老是揣摩我,我想什么关你...

  • 当下的每一件小事 , 藏着你的未来

    芳菲第15 篇 原创 1 打水 , 这件小事 昨天很偶然看到俞敏洪一个很脍炙人口的故事。 当年新东方俞敏洪为了发展...

  • 读今天读书所想

    在《我曾走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发展之路》的书中俞敏洪手下员工因争贴广告被竞争对手砍伤。 后面这家竞争公司老...

  • 勤奋人的一天、一生

    最近看俞敏洪的传记比较多: 你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的? 新东方俞敏洪透露:“我每年有1/3的时间上班,晚上有1...

  •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有感

    今晚在看《我曾走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发展之路》,刚看了前面两节我注意到俞敏洪之所以离开北大,是因为他本目的...

  • 俞敏洪的死磕精神

    在看《我曾走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发展之路》书中,俞敏洪讲述了他为了拿到办学许可证,死磕到底,最终与办许可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俞敏洪:我的知识结构如何影响了新东方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pp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