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好的成绩”也不是“自信”的必然产物。他们都需要家长耐心培养。
先举一个例子----
我家孩子从小在童话里长大,我们教他说好话做好事,做诚实的孩子!
上一年级出事了:孩子不肯去学校了!而且严重到一到学校门口就肚子疼,那可是真疼!脸色都变了。
孩子没上一年级他就已经会100以内加减、熟练拼读汉语拼音、认识2000多字……学习根本没问题呀!
我们急得如热锅上蚂蚁!领孩子回家,呵!肚子不疼了!我们又好气又好笑。静下来想一想:这可能和孩子的情绪有关系,若不解决可能变成心理问题。
于是干脆领孩子出去玩,然后慢慢套话,玩得尽兴的孩子,问什么说什么。
渐渐的我们明白了:小伙伴们都不喜欢他,合伙欺负他。原因是:班主任老师每次进教室抓捣蛋鬼时,大家都勾头点地不吱声,她总会叫我儿子说,咱不是教育孩子诚实嘛!孩子有啥就说啥,久而久之,把小伙伴都“惹”毛了,大家合伙欺负他,孤立他!孩子很伤心,不想去学校了!
其实,那几天我也发现:早上出发前我削好8支铅笔,中午回去可能就一两支了。“他们趁我捡掉到地上的铅笔,就把我其他铅笔抢走了!我告老师了,老师说知道了。”
晚上检查作业签字时,我也发现孩子书上有许多乱七八糟的划痕。
孩子的人际交往发生危机!
本来小伙伴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团结友爱 ,共同成长!
因为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但是朋友和兄弟姐妹可以的!我们非常希望孩子能迅速融入集体,学会与人交往!
可是开局不利啊!
我们用孩子听懂的话和孩子慢慢聊。先肯定孩子诚实做人值得表扬。
又开导他班里有班长纪律委员组长等干部,他们有权利向老师汇报一些情况,你是一个普通学生,不能总是越级汇报。就如下军棋中:军师旅团营连排班,顺序不能变。
提议:你可以从其他方面为班级做贡献,如下课檫黑板,打水,抱作业本……
有问他:你把喜欢看的漫画书带到学校,思品课上看了吧(他刚才自己说的)。他脸红了。我说,小伙伴们也没给你告老师,因为大家觉得你会改,大家相信你!所以小伙伴之间的小秘密,不必啥都和老师说哦!
你忘了,一休哥怎么说来着:沉默是男子汉的勋章!咱可不能学女孩子叽叽喳喳,也不能学大妈嘁嘁喳喳,你说呢?
……
当天下午,我们去学校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不要在班里纠错时,那我儿子一在当“证人”,无形中变成“炮灰”,眼下是情绪问题,不及时更正可能发展成心理问题。班里人多,老师确实疏忽了。当即表示歉意,并表示会注意。
孩子又回学校了!那种现象减少了,不会一下子杜绝。我们教孩子学着帮助别人:主动给别人读题目(因为孩子们认字不多,题目是读一道写一道);分发听写纸;帮忙抄作业……老师也多次在班上表扬。
放学路上,主动和一个方向的孩子相跟回家;课间一起给班里打水,领运动器材……渐渐孩子的朋友多了,他越来越开朗了,越来越爱去学校了,学习成绩也更好了!
为了让孩子交更多的朋友,元旦到来之际,我编了一个小品,让他叫上自己的朋友放学后来我家排练,其他家长也积极帮忙督促背台词。
演出那天孩子们拿着巧克力做的手枪,挎着大白兔奶糖穿成的子弹带出发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我嘱咐孩子:演完节目当场把巧克力和奶糖分给大家!
“妈妈,我们的节目是第一名!糖和巧克力大家抢完了。我好不容易给你留2颗糖!”看着孩子红扑扑的脸蛋我们感到很欣慰!
从此他和小伙伴们更融洽了!
后来他还交到两个同样爱看书的朋友,问他为什么这两个最好?他说我们三个是“战神金刚”,他们一个吵架嘴厉害,一个打架腿厉害……哈哈,他都懂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了!
孩子在校内外人际关系越好,心情会越愉快,越爱学习,也就越自信!
大抵是这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