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高研班要读《朱子治家格言》,李惠敏发我一个芭蕉朗读的小程序,我倒也读了几遍。
读得多了,倒也有了一些感想。
第一点,黎明即起,扫洒庭除,要内外整洁。每天早起,力行家务。
最近对家务有了不同的想法。我们会说利他,我觉得利他并不是一定要到外面去利他,家庭就是最大的修道场。利他可以从关爱家人的衣食住行开始。
就在9月9日那一天,我和老公逛商场,给儿子买了一套四件套。明天就是儿子的生日了,想着给他换换心情。
我买回来,晾晒在顶楼,当我去收床单的时候,我莫名地感动。
给予自己爱的人爱和温暖,开心的何尝不是自己呢。为什么要把家务当作沉重的负担呢?只要安排合理,家务并非占据你太多的时间。
为了坚持早起,我承担了我们智慧学习共修小组的每天问候。早起的第一件事情,我就在我们小组群发慰问,发修学方法。接下来就是我为家人准备早餐的时间。
一根香蕉,一顿红薯粥,几个烤饺,我总是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中,找到我的心流体验。
作家蔡澜说,
热爱生命的人,一定早起,像小鸟一样,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一段又好吃又丰富的早餐。
儿子也早起,他会听一会《英语墨讲堂》,然后心满意足地去学校。
早晨起床之后的那段时间,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在那段时间中,我们拥有最饱满的情绪和状态。而这种情绪和状态,将会影响我们一天的生活。
掌控了早起的时间,也就掌控了我们一整天的状态。越早起,越自律。而自律,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第二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以俭养德,养成不浪费的习惯,并对物品怀有敬畏。
显峰老师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如果可以明示的话,好像带着一张福德卡,这个福德卡它是个变量,它可以增加,可以减少。增加、减少的方式常见有四种:积福、折福、惜福、消福。什么事情会积福?行善会积福,行的善越多,这个福积得越厚;什么事会折福?造恶会折福,让这个福大量地消失;什么事会惜福?俭朴会惜福,生活很节俭,珍惜这个福;什么事会消福?奢侈会消福,福被快速地消耗掉。
我在反省自己,在我接触传统文化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俭以养德背后的逻辑。前几年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孩子的要求基本一一满足,买很多玩具。我现在想想,我在惜福这一点上做得太不好了。
第三点,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要教育孩子读好书,学好本领。
最近觉得孩子的成长真的很快,思想也越发成熟。步入高年级,听说当了数学小组长,我就说:“儿子啊,你都当上数学小组长了,数学课要认真啊。”
有时,他和爸爸在谈论历史的时候,我基本插不上话。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已经读完了比尔·布莱森的《人体简史》。孩子还告诉我,凭借自己之前的知识贮备,他才看懂了这本书。
他也会说:“青春期的孩子,没人懂没人爱。”以此来唤起我们对他的关爱。是呀,时间好快啊。在这个时候,他爸爸就嗤之以鼻:“你充其量就是青春预备期。”
那个孩童即将步入青春期了,我是不是要提前学习了呢?
瑾记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我要肩负起家庭责任,读圣贤书,做教子有义方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