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182226/ec6e8109825f6213.jpg)
这里的茉莉当然不是指茉莉花,而是一部电影里的主角,她的父母给她取了这么个花名,肯定是带有很多美好期许的,可对于她来说,却成了一种禁锢似的枷锁,令她等不及如茉莉花般香气绽放便提前凋零了。
对孩子的教育永远是道不尽的话题,特别是现在生育政策的放开,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成为了当今社会最热话题之一。为此,主修儿童心理学的专家中还衍生了一类新的职业,便是教导父母如何正确地和孩子相处,怎样引导孩子学习而不是强压式教育。
我没有对此行业做过更细致的了解,只是在电视某节目采访时看过一点介绍,还有手机浏览时出现的该网络课程推销广告。虽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自己已经很尽心尽力了,与其花钱和时间在这种偏门课程上,不如用这钱多给孩子报门网课。
就我个人感觉这门课将来会越来越火爆,也会成为合格家长的必修课。因为社会发展越来越好,教育改革也不曾停下脚步,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们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人生导师也不能停留在过去那一套方法中。很多过时不当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促进孩子进步,反而起反效果。
台剧《茉莉的最后一天》就是部讲述一位自以为是名校硕士毕业就高人一等的母亲对自己女儿从小就采取强压式打击教育风格,最后致使刚上高中的女儿承受不住跳楼自杀的故事。
更可悲的是,这名母亲始终不知道自己的错,要靠高科技注入女儿的记忆,然后以女儿的视角来感受自己的所作所为,才明白一直都是她的错,她造成的,若没有高科技,估计她抓破脑袋想完自己剩下的下半辈子也得不到答案。
原因一直都在她身上,而高度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做得一切都是好的、对的,以为女儿好为由,强加自己的“高标准”来道德绑架女儿式的教育,她自己本身就存在很严重的心理问题。从她大女儿自杀后,她把目光盯向了小女儿,小女儿考不好就罚跪罚不给吃饭就能看出来。
这部影片就揭露了一位伟大母亲采用的最错的教育方式,可能她的手段比一些家长要更极端,比如孩子高中了还用家里的摄像头监视着,得了第一名还得不到夸奖被嘲讽,时间被控制得死死的完全没有松口气的机会......
但是,看过影片的家长在审视自我的时候,能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影片中没有一丝相似之处?
记得前不久就有一则新闻,说刚考上研究生的女孩自杀了,原因就是其母亲要求和她一同居住。这可能不知原委的人会认为和自己母亲共同生活很好啊,为这原因自杀太离谱了。
但事实上就是因为这位母亲从小就对女儿采取强压式教育,女儿的一切都要掌控在手里,这种情况女儿坚持到大学毕业。
对的,女儿大学四年都和母亲同住,她想考上研究生后就能得到自由了,但谁知母亲还是不放过她,管控像是一种习惯一样如影随形,女儿最终再也受不了自杀了。
可笑的是,这位单亲母亲还有个儿子,她却没有去掌控其成才。一般有儿有女的,按中国人传统会把光宗耀祖的重担寄希望于儿子身上,这么严管控制女儿的还是很少见,只有一女倒是合情合理。
影片的一位解说员在解说完影片内容后还加上了自己的带有愤怒性地过激看法,他说:“影片中的茉莉选择自杀,这是这种教育下悲惨结局中最轻微的结果,想想近些年那些杀父弑母的新闻那才是惊天后果!”
虽然他的话也不是没有事实根据,但的确是义愤填膺了些,即便是想给正在采取类似这种教育方式的父母们一个警告,但用这种逆伦巨悲的事来作为警告着实狠了些。
不过,近年来青少年的自杀率在不断增高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家长必须要重视起来,少说:“都是为你好!”这句话。
不要以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强压在孩子身上,更不要以自己为实现的目标全部寄托在孩子的未来上,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以有效的沟通、理解性地引导孩子自己主动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那才是真的对他们好。
培养出状元那是绝对的荣耀,但是培养出多名身心健康、明事懂理、乐观向上的好孩子那也不失为值得一生所傲的好事,何必过于执着于第一名,一个人的优秀从来都不只是但以成绩来衡量的,不是吗?
其他的茉莉终会花开香溢,绽放出最灿然耀眼的光芒,只要浇花人始终相信这一点,适时细心呵护,那它们的人生路一定会精彩万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182226/964a36441c6c0574.jpg)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