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wū) 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0103/fa59ed5170a781cf.jpeg)
译文
公文轩看到右师,惊讶地说:“这是什么人?为什么只有一只脚?这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接着又说:“这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自然将他生成一只脚,而人的身体应该有两只脚。所以知道这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水泽区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们不希望被养在笼子里。养在笼子里的野鸡,神态虽然旺盛,但并不愉快。
解读
公文轩见到右师惊奇地说:“这是什么人呀?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就这样呢,还是人为造成的呢?”这里通过公文轩的惊讶,引出对右师特殊身体状况的思考。右师回答说是天生的,而非人为。强调了这是自然赋予的独特状态,人的外貌是有其天然的定数。这种观点体现了庄子对于自然和命运的一种理解,即接受自然所给予的一切,不刻意去改变或抗拒。
后面讲泽雉在野外“十步一啄,百步一饮”,虽然辛苦但自在,它不愿意被蓄养在笼子里。即便在笼子里看起来可能会精神旺盛,但那并不是好的状态。这里以泽雉为例,进一步表达了庄子对于自由和自然状态的崇尚,反对违背天性去追求所谓的安逸舒适。这种思想反映了庄子追求自然、自由,反对过多人为干预和束缚的理念,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和个体的本然状态。
在当时的交通、信息、文化、相对落后和人的思想处于保守和囿于的社会背景下,看到一个天生独脚的人,感到十分诧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问题是对所面对的人或事,以什么样的视角去分析、推理、评判或接纳又是一回事。
在我看来,根据自己阅读的惯性思维而言。庄子所叙述的(看到一个独脚人和被养在笼子里的野鸡)是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完全是一种“错搭”的写作手法。但是,经过一番深入思考后,深以为然,前后所说的两件事,都在阐明一个道理——只有随遇而安、顺应自然,才能活得心态明朗、坦然自在。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体现了庄子对自然、命运以及生命状态的深刻洞察和返璞归真的观点。对后世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的意义,以及对人的自由与平等的,精神境界的追求有着深远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