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5年,南仁东并没有在教室里面安安静静地做书呆子,而是借着全国大串联的东风,走遍了大江南北,真正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目标。
1968年11月,南仁东大学毕业了,他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无线电厂工作。
初到工厂,他就惊瞎了一片目光。别的学生都穿得规规矩矩,时髦一点的,也不过是一身正气凛然的军装。
而南仁东,上身是立领夹克,下身是黄色紧身裤,脚上还踩着一双尖亮的皮鞋,这样的打扮似乎更像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公子。
更为突出的是,23岁的他,唇边还留着细密的胡须,据说,这是仿效鲁迅先生,蓄须以明志。
因为第一印象不好,南仁东被“另眼相看”,这个“无线电系真空及超高技术”专业第一名的清华大学生,被分配到了包装车间。
憋屈的南仁东无法忍受单调枯燥的包装工作,几番思想斗争后,他找到厂长,据理力争,终于给自己争取到了一个与所学专业沾边的岗位:到无线电组装车间,做一名“小金工”。
虽然只是普通工人,南仁东却乐此不疲,沉溺其中。他发挥出少年时的动手能力,做得比专业技术工人还好,看到别人做得没有自己好,他还拿过来自己做。
“做事一丝不苟,做什么,就成什么。”这是同事和领导对他的评价。然而,真正让人对他刮目相看的,是另外一件事。
这一天的工厂大会上,南仁东凝视着主席台上的毛主席画像,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散会后,他找到厂长,指出画像的不足,并提出让自己来重新画。
厂长吓了一跳,这可是个政治问题。一个理工生,又没学过画画,万一要是画不好,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拗不过南仁东,厂长只好答应让他试一试,他把南仁东关到一个没人的房子里,告诉他不可声张,画好再说话。
南仁东从此除了吃饭,足不出门。几周后,当一个5米高,栩栩如生的主席画像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大家都惊呆了:原来这个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还是一个画家啊!
(摘自本人头条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