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壮老已——人的生命历程
《老子》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述:关于生命如何自我运行、自我修复、自我升级以及自我完善的一套系统褒养方法,是一部关于生命的鸿篇巨制。
穿越千年看“圣者”如何论生命历程
穿越千年看“圣者”如何论生命历程
穿越千年看“圣者”如何论生命历程
站在生命之巅,《老子》为世人指明:一个生命,如何才能拥有一个祥和而温暖的快乐年华。让生命远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折磨,为之注入活力,拥有健康,始终对生命充满敬畏,生命柔韧、坚强而有力!
而《黄帝内经》中一直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既然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类的生命同样也有“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并且每个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中以10岁为一阶段,详细论述了人在各阶段的表现及生理特点。划分的依据是先天精气的变化,人之生命本源于先天精气,它制约着机体脏腑、经脉、气血的盛衰变化,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表现出由幼稚到成熟、由盛壮到衰竭的生长壮老的过程。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踈,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散,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一般说来,十岁、二十岁时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状态,三四十岁时人的机能和精力最为旺盛,不过在四十岁前后,机能也出现了趋于衰减的先兆。五十岁阶段及其后,衰老过程加速,八九十岁之后,机体已经非常虚弱,处于老态龙钟状态,进一步发展下去,便可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总之,不同的阶段人的生命过程是不同的,因此要求养生方案也要因时而异。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但同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能力低下,心理发育也未臻完善,易受惊吓致病,情志不稳,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
因此,这一时期养生的特点是养教并重,以保养元真,教子成才为目标。除了合理喂养,注意寒温调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要重视早期教育,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人,这时候机体精气充实,气血调和。随着生理方面的迅速发育,心理行为也出现了许多变化。
此时期的养生保健工作一方面要提高身体素质,进行全面合理的饮食调摄,满足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的生理需求。
另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给青少年以良好影响,同时又要尊重他们独立意向的发展和自尊心,采用说服教育、积极诱导的方法,与他们交友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中年时期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这时候的养生保健至关重要。如果调理得当,就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防止早衰、预防老年病,可望延年益寿。中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肩负社会、家庭的重担,加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易使思想情绪陷入抑郁、焦虑、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必然耗伤精气,损害心神,引起早衰多病。
此时就要求中年人静神少虑,精神畅达乐观,不要为琐事过分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同时要注意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休息,节制房事,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中年人负担重,身体开始由盛转衰,因此中年人更应该加强养生保健,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坚持运动,不妄作劳。
人到老年,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机能自然衰退,机体调控阴阳协和的稳定性降低。再加上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改变,退休和体弱多病势必限制老人的社会活动。
狭小的生活圈子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常产生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等心理状态,其适应环境及自我调控能力低下,若遇不良环境等刺激因素,易于诱发多种疾病。
老年人养生保健时应注意做到知足谦和,老而不怠,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锻炼,分散注意力,促进气血运行。审慎饮食起居,老年人食宜多样,食宜清淡,食宜少缓,食宜温热熟软,谨慎调摄生活起居,防止外邪侵袭。
同时还要合理用药,药宜平和,药量宜小,只有这样,方能收到补偏救弊、防病延年之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