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安全工作这么多年,遇到或听闻不少让人瞠目结舌的“奇葩”事件。今天举几个例子和大家聊聊。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提醒和思考。
看似挺奇葩的事件,其实很多事儿可能就发生在你身边,但也许你还未意识到那是个问题。
技术熟练VS安全意识淡薄
早些年做项目,曾接触过一位网络管理员。这个小伙子技术很不错,路由交换协议、安全策略配置得都很熟练,一般性的问题处理起来也得心应手。但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很多网络设备都不配置Console(管理控制台)密码,做过网络项目的小伙伴都知道,网络设备的Console控制台是最基本的网络管理接口,所有初始化的配置都要从这里开始。如果不配置密码,被别有用心人得到机会,插上管理线缆就可以“大开杀戒”为所欲为。
和他聊起这个事,他的理由很轻描淡写:平时柜子是锁着的,没事。这个密码不常用,一旦忘记了,遇到紧急情况处理起来会比较麻烦。
这是典型的“图省事”类型的管理员。
和他去现场的时候,发现园区内部分机柜并没有锁紧,只是虚掩着,他也不以为意。
“好人假定”是很多“图省事”型管理员的惯性思维。就象《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哪有那么多贼咧”是一种默认思维定式。然而事实上,你永远不知道,一截车箱里有没有贼,或者什么时候会突然冒出个贼。
这类问题并非个案,即使在一些大企业里也时有发生。走在北京的街头,你偶而会看见一些街边的通信机柜可能是这样的:
不仅柜门大开,而且线缆混乱。设备的维护人员也许在配置命令行的能力上并不差,但对于外面的人来人往“过于放心”了吧。这样完全裸露让人头皮发麻的“壮观”景象,何谈安全呢?
事实上这样的机柜很可能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宽带网,不用多复杂的攻击,只要把光纤轻轻一拔,就完全可以造成用户的断网。
家里的宽带突然断网?也许就和这样的安全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内部“飘”出的企业数据
许多企业在安全技术设备上投入很多,防范互联网攻击看似做得无懈可击。对于内部的安全管控却非常松散。数据没有分级,账户权限管理混乱,对内部人员的操作行为,也缺乏必要的限制和审核。
在不少企业里都存在这种“自己人,一般没事儿”的内部安全管理漏洞。
企业对员工的信任和企业的安全管理规则并不矛盾,并非立规矩就是对员工不信任,也并非有信任,就可以放松了规则。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安全管控,造成信息安全损失的事件,并不少见。
在笔者以往的工作中,曾接触过一家企业,该企业的重要内部数据居然“飘”到了互联网上。后经追查,发现是内部某职员“不小心”泄露出去的。
这样的安全事件本不应该发生,也完全可以避免。虽事后可以对责任人问责,但给企业已经造成的损失却无法挽回了。
对于企业来说,严格外部安全管理和严格的内部安全管理,缺一不可。而内部安全管控是更容易忽视的地方。做好内部安全保护工作,是保护企业资产的需要,也是真正对员工的负责任的做法。
自做聪明的程序(管理)员
程序开发人员或运维管理员,常常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应用系统或数据。而为了个人维护方便,有时就可能做出一些出格的操作。这对企业来说,同样是巨大的安全隐患,安全风险不亚于黑客攻击。
这类问题其实在企业里也很常见,只是“没出过车祸的人”常常对“酒后驾驶”的危险性体会不深,造成长期的麻痹大意。最近发生的一个案例,可以说是“血”的教训,值得IT从业人员和企业引以为戒。
2018年12月,外包运维人员北京某科技公司的夏某某,利用私自记录的数据库账户密码,在未经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运维中使用私自编写的“数据库性能观测程序”和锁表语句,导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系统瘫痪2小时”,造成损失800万元。
2019年5月份,法院最终裁决,判处夏某某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
这个案例中,夏某某是运维人员,“私自记录客户的账户密码”和“执行违规的操作”,是为了维护方便。主观上并无恶意,但造成的严重后果仍然需要自己买单。这个教训对于一个程序员而言不可谓不惨痛,但判决结果却并不冤,这是漠视安全和规则应受到的惩罚。
当个程序猿也能坐牢?
恩,是的
希望您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要露出这样的表情……
反观这一事件,被害企业也应该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涉事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可能会犯错,企业也应扎好安全管理的篱笆,不给别人以犯错的机会。安全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不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还是云安全领域,业内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即:“安全工作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难道安全技术不重要吗?当然不是!象上面这些例子,因为个人图方便图省事,有技术没有妥善去用;或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充分运用安全技术做好防范。那么即使企业购买了昂贵的安全产品,又如何能产生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呢?
这才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背后的含义。
既有精湛的安全技术,又能通过严谨的管理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上面这些看似奇葩的安全事件,才能够有效的避免。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还想了解互联网哪些技术,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AI课工场】互联网知识也能如此好玩~
更多热门互联网技术文章抢先知微信公众号【kgc-c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