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
三天的带队过程中,很高兴的认识了几位不同学校的老师,相互之间聊了很多关于教育的话题。不同学校的老师聊教育话题,即使是抱怨,也会让人受益。
一位老师分享了一个家长教育孩子的案例。一位农村的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辅导孩子。这位家长采取了一个办法,让孩子每一周回家之后,家长把书上的例题写到本子上,孩子去把例题做出来,家长对照着书进行订正。家长只负责孩子的例题,就连习题也不去考孩子。家长根本不会习题。这个孩子每一周能够把课本上的习题学会,并且在家里重新复习了一边。这样的做法,让这个孩子的成绩变得越来越好。这个办法看似很笨,却有着心理学的依据。每周把书上的例题做会,首先题量不是很大,大概就是十道题作用,所有的孩子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够完成。这种简单的做法却被很多的老师忽略,认为只有大量的做题,不断的做练习册,不断的做资料,才能够让孩子的成绩提高。很多时候,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技能,导致孩子不断的在同一个地方出错。而每一周把例题做完的做法,让孩子变得有目标,让孩子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不断的积累,这种方法就会让孩子的自信心能够增加,能够让孩子每一周都有成就感。成就感的慢慢积累就会让孩子对于学习有了兴趣,就更能够克服有难度的学习。
这个案例对于教育的启示:首先,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小步子。教育不应该贪多,而是让学生可能的在一定时间内把有限的内容学会。即使很差的学生,也应该在一周内学会最基本的内容。这也牵涉到作业的设计,如何让每一次作业的布置都能够起到提质的作用。其次,教育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希望,积累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让学生有能力克服更难的题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时候是大家学生的积极性。每一次做错作业,每一次考试成绩低,每一次否定,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慢慢地打击过程,让学生对于学科有一定的恐惧感。真正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对于学科树立一种热爱,愿意主动学习。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学习,这样会让学习的效果更好。最后,家长的配合不一定要有文化基础,而是一种对孩子的认真付出。家长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一种支持。很多家长都会以不会为借口,拒绝为孩子付出。案例中的家长,采取了最简单的做法,让孩子变得更加的自信,学业更加的成功。教育孩子没有完全可以模仿的经验,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成长,彼此成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