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NANA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插图来源 | parkhye_n3
当值编辑 | 玄鹤
今日导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时刻刻都需要用脑的时代,遇到问题上知乎、双11计算购物折扣、买东西货比三家、只是为了一个减肥就要每天看各种攻略......用脑,固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看得见的利益和便利,但思虑过多、用脑过度时,抑郁、焦虑、强迫等精神疾病,也在酝酿它们的种子。
那么,你是否想过,你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生活?在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不思考”、“不用脑”,只遵从感觉,只在必要时(如工作时)用脑。
按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也一样能够活着,甚至,可以活得更好、更愉悦、更满足。
今天的文章,就是作者在实践了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一段时间后,所拥有的体验和感悟。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她拥有对自己时间的高度支配权,她发现,即便没有计划和打算,她的生活也没有陷入混乱和无所事事,反而更有生机。
希望她的生活体验,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启发。也许,在忙里偷闲的周末或是下班后属于自己的时间里,你也可以尝试一下,不用脑的生活。
最近的生活实在过得很平稳,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跟大家分享的。
不过别误会,“平常”的生活就是最好的。
我好像进入了一种自洽的氛围。每天的生活就是随心所欲。不会再去思考和计划今天要做什么,而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做什么便去做什么。
以前我很害怕过这种没有计划和思考的生活。我会想,没有计划,也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容易随波逐流,不知道今天做了什么,达成了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从而陷入一种恐慌。
但真的过上了这种毫无计划、不用思考的生活,我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和满足。这实在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没有做什么计划或者打算,我的生活也没有陷入混乱和无所事事呢?
我们用脑太多,却忘了用心感受
我一开始并不明白,还以为只是自己躺平了,懒惰了。
慢慢地,我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
从前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感。我拼命用脑子、用逻辑,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去做计划,给自己安全感,去想象未来以平复对现实的不安。
我们用脑太多、思考太多,却没有用心去感受。渐渐地,便失去了用心感受的能力。
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只听他/她说的话,用逻辑去分析,不停在脑中思考,但已经感受不到对方话语之下的心情与意图。
一个很简单的例证是,网络上有很多内容会是“女朋友生气的10大表现”或着“男朋友爱你的10大表现”。
有很多很多的人发帖子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跟朋友的相处,或者跟家人的关系,然后问大家,这个人是不是真的爱我?我朋友是不是真朋友?我爸爸这样算不算重男轻女?诸如此类。
其实,抛开这些所有的表现、话语、思考和逻辑分析,只是用心去感受一下,答案不就摆在那里吗?
不仅仅是对人,对事也一样。当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也会习惯性地去列举利弊,用逻辑思维去分析,然后再得出一个看起来合理的结论。
但我们已经很少会问自己,做出这样的选择,你真实的感受如何?辞职或者留下了之后,你是感到安心还是忐忑?你是在继续烦恼这个决定,还是觉得事情已经了结?
我们早已习惯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去网络上看别人的经验,去听专家的建议,去发帖子问网友或者询问身边人的意见,但我们往往,会忘记问自己的心。
所以,在过去的生活中,我综合自己学到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用“科学”和充满逻辑性的分析去做决定、做计划的时候,我的不安并没有因此消失。
自然地活在感受里
然后,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不做计划,也不“思考”,我尽量去感受。
7点起床我感觉如何?困吗?思路清晰吗?如果困的话,我就8点再起来。如果早起让我一天的状态都很好,那么我醒了就起床,不去思考为什么今天没有睡满8个小时。
今天想吃什么?吃下哪种食物会让我身体感觉舒服呢?看到什么食材让我有想吃的欲望,那么今天的菜就是它。而不再考虑营养搭配是否健康,不再听专家或者网文说“猪油不好”或者“肉蛋奶每天都要有摄入”。
今天想做什么?工作进展如何?效率高不高?有没有什么突破?如果感觉混混沌沌,进展缓慢,那我就会放一放,不强求,转而出去散散步、遛遛狗。
而不再列计划:这周要更新3篇文章,要读一本书,要做完一章视频。然后不管自己状态如何,都努力去完成计划。如果没有完成,就会陷入自责与焦躁。
跟家人和朋友的相处也是如此。
今天想见你,那我就去见你,哪怕你在忙工作,我在旁边帮你倒杯水也愉快。如果今天想独处,我就老老实实跟你说,哪怕之前约好了今天要一起吃饭。
想一起睡觉就一起睡觉,想自己睡就自己睡。想一起吃饭就一起吃,不想吃就各管各,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你了就给你打电话,不想说话可以挂掉你电话说改天再聊。
喜欢的人就常常见面玩耍,不喜欢的人就不再接触,不会去考虑什么要维系“亲属关系”或者“人脉资源”。
也不再觉得结婚了就是应该一起睡呀,每周必须要给爸爸打电话呀,妹妹在工作不应该去打扰她呀,约了朋友今天吃饭不管舒不舒服想不想去都一定要守约呀。
我从前觉得,人如果不思考,就会随大流,就会失去自己的生活。现在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随大流,反倒是因为“思考”过多,用脑过多。
实际上,我们用来思考的那些材料,不也是从别人那里、从书上、从网络上、从历史、从社会环境中被外界“灌输”的吗?
当我们以为自己在“独立思考”,难道不也是另一种“随大流”吗?
我们并非因为“不思考”而失去生活,而是怕自己“不思考”而失去生活。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