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鉴明皇之泪,谱爱情悲歌—《长恨歌》赏析

鉴明皇之泪,谱爱情悲歌—《长恨歌》赏析

作者: 殷悦Melody | 来源:发表于2016-06-27 21:49 被阅读167次
    鉴明皇之泪,谱爱情悲歌—《长恨歌》赏析

    白居易所作《长恨歌》结构分明,剪裁得当,通过上下两篇,运用精炼而又流畅,优美而又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具有特殊性质的悲剧图。主角唐玄宗既是悲剧的创造者,他因为重色而荒淫误国,作者借此来讽喻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引以为鉴,不要给自己和国家造成长恨;同时他又是悲剧的承担者,面对爱妃的死亡,如此的感伤和凄凉,让人不得不对李杨两人报以深深的同情。作者怒其作孽,又哀其可怜,整篇文章饱含着谴责和同情的矛盾的双重性。

    全诗以“重色思倾国”引出男主人公形象,倾国倾城的女主人公作为思念对象紧随其后。男主唐玄宗本应“重德思贤才”,却偏偏迷恋于女色,在终于赢得“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后,更是“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这看似极度的乐为后文极度的悲埋下了伏笔,为唐朝的中衰埋下了隐患,也为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埋下了祸根。诗的前半篇对于李杨荒淫生活进行了大胆的暴露和批判,满含恨之音。一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结束诗歌上半篇,揭示了唐玄宗“重色思倾国”的严重后果,为后半篇的展开做好准备。

    后半篇第一层紧承上半篇末尾两句,终究,李杨二人还是在安史之乱和马嵬兵变中结束了他们的荒淫生活,演出了生离死别的一幕。明皇鉴夏商之外,畏天悔过,赐妃子死,万般无奈。诗人用极其细腻的手笔,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一句“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展现了一幅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恋恋不舍之图。唐宪宗不忍看爱妃死去,掩面痛哭,眼看着倾国之色被逼至死,自己却思念不已。诗人动用自己的笔墨,表现出对唐玄宗深深的同情和悲哀。

    诗歌后半篇的第二层以“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开头,写李隆基在入蜀的途中,在蜀中的行宫和在回京的途中路过马嵬坡,一路过来对杨贵妃的思念。回京之后,触景生情,见物怀人。一切美景都变得黯淡无光,夜雨中的铃声原本是悦音,在悲剧主人公眼中却成了肠断声,给读者带来直观的凄楚之感。诗人通过大笔墨的景色描写,展现了一幅“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惨状。孤独冷清的境遇加深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他沉湎于过去的回忆,春夏秋冬历历在目,尝尽了孤灯难眠的滋味。一句“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运用典型化手法,勾勒主人公肖像,境界全出,通过环境和动作的描写,形象得表达出人物内心的孤独和凄楚,也更加体现李杨爱情之悲。这一层通过把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反复描写,反复渲染,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具有了一种婉转回场的艺术魅力,同时,诗人用人物的思想感情开拓和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一层止于“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自然引出下文“升天入地求之遍”,引导了第三层仙界的“求”。

    诗歌后半篇的最后一层,诗人写道士为唐玄宗求仙,在幻想的神仙境界中表达杨玉环的形象。“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正是杨玉环美妙形象的再现。这一层重申了当年的山盟海誓,表达了死者对生者的无限相思,天上人间,虽心心相印,生死相交永无间期。。“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把李、杨的爱情悲剧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爱情的叹息和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捉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

    全诗通过上下两篇清晰的结构,表现出了双重的主题。一方面,作者长恨唐玄宗迷恋美色,荒淫误国,劝诫统治者有引以为鉴;另一方面,李杨二人的悲剧爱情故事又在诗中有着极其深刻的体现,唐玄宗在无奈赐爱妃之死后,如此凄惨,如此痛苦,幻境中的杨贵妃那么专注,那么至死不渝,这又不得不引起读者的深深同情。全诗意境深远,读来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鉴明皇之泪,谱爱情悲歌—《长恨歌》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zz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