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未必逆耳
即使你认为很正确的话,对别人很有帮助,帮助他人错误,也会遭到拒接,反感,不论是处事老道的成年人,还是懵懂牙牙学语小孩都是一样。这真的是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言者好心未必有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言者讲究一样的语言艺术,做到忠言也不利耳,达到目的。
我家小朋友已形成习惯,爱读书,尤其每天睡觉前,起床后的必修就是读书。如今,我家小朋友能认识很多字,唱歌曲,背唐诗,讲故事,善讲话,爱运动。
昨天晚上,我和我家两岁半的小朋友一起读书《睡前十分钟》,开始,我和小朋友一起读,后来小朋友让我读她听,读什么故事,完全有小朋友看着目录选择。
小朋友读出标题,《爱哭的豆豆》,可是,如今我家小朋友故意读错,读成《爱哭的毛毛》。我感觉不对,就给予纠正。小朋友与我发生争执,坚持读成《爱哭的毛毛》,我从一位教师的负责人的角度出发,为孩子输入正确的知识,再给予纠正。这时,小朋友急了,哭着说:“就是《爱哭的毛毛》”并对我发出了攻击,又抓又打。我想就是小朋友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兴趣阻止,心里不痛快,才会有如此表现。
我就想;先进的教育理论还需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要因人而异,效果好,才是真正的好。这方面我远不如小朋友的奶奶。平时,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在上班,小朋友有退休在家的奶奶时刻陪伴,精心照料,耐心教育。小朋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小朋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了如指掌。教育小朋友得心应手。可以说:今天的小朋友的良好表现都是小朋友奶奶教育,抚养结果。
小朋友不足两岁,就知道家庭成员叫什么名字,属啥,在哪里上班,主要亲戚的名字,彼此之间的关系。小朋友有时:微笑着,看着奶奶的脸色,故意叫她:奶奶,姐姐,妹妹,宝宝,妈妈。奶奶也配合着,感觉可爱,好笑,很是高兴,也会极力配合着。
所以,忠言未必一定要逆耳,有时出现的错误,是故意的,不必纠正。若是真的错误,完全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纠正,给予一定时间让其沉淀反省思考,满足了人的兴趣,给予人面子,相比会起到应有理想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