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
最近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作为一家市值万亿的公司,从年初的475港元每股,跌到了323港元每股,跌幅达到30%,关于腾讯的各种不好的传闻甚嚣尘上,大有越演越烈之势。打头阵的是《腾讯没有梦想》一文,从产品创新的角度讲述没有梦想的腾讯,刷爆朋友圈;接着是《全面反思腾讯的战略》从技术的角度深度剖析了,在技术和大数据时代,腾讯缺乏强有力应变能力的现状。一层石激起千层浪,关于腾讯的发展焦灼,灼烧着每一个腾讯人,也刺激着每一个对腾讯关注的普通人。
终于在9月30日的这天,就着6点14分的第一缕阳光,腾讯发布了新的组织架构。将原有的7个事业群,经过调整和整改变成了新的6个事业群。此次调整,重点突出了三个方向:To B,AI,新文创。
对于这届腾讯架构调整,马化腾是这样说的:
此次主动革新是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升级,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腾讯通过连接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半场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作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文化公司,科技是腾讯最坚实的底层基础设施,面向AI及即将到来的5G时代,腾讯将以技术为驱动引擎,探索社交和内容融合的下一代形态
作为一个企业,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当大环境有了大的变化,企业必须调整自己的架构,来迎合环境,获得自适应的能力。作为一个个体,更是应该如此,根据自己的环境,随时调整自己的站位和姿态,迎接每一次的挑战。
个人转型
我的过去
我的职业,过去是在一个小的团队里面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决定到了这个阶段,要做什么事情,对汇报的时间要求也不高。同时随着时间的积累,对要做的事情,也相对比较擅长。但从整个状态来看,执行层面偏多,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组织是如何运转的,不知道决策是如何制定的,不知道战略是如何上传下达的。
我的现在
在职业转型期,我到了一个与之前的团队完全不同的团队,需要做的事情,也与之前不同。新的事情对当前的我来说,难度颇大,它需要我:
1. 让自己拥有看见未来的能力
- 对所进入的领域拥有完整的认知框架。
- 要能够不断对外求教,尤其是要向各种相关领域的关键人求教,获得他们的关键认知,尤其是在哪些可能会跟我所做的事发生密切交集和关系的领域内的人。
- 在认知面前,必须知行合一,快速去实践并获得反馈,从而快速验证一个认知的有效性。
2.需要我在目标明确后,做好各类管理。
- 对事的管理。
- 对人的管理。
- 对自己的管理。
我的挑战
转型有风险,并不是每个人的转型都会带来好结果。对于职业生涯的转变,是主动求变还是被推动着往前走,是我必须进行思考的一个问题。
- 我不清楚自己的能量有多大,是否能承担现在的工作
- 我不足够自信,让我处处怀疑自己,能否做到现在需要我做的事情,这种循环往复的心情,一直缠绕着我,让我怀着沉重的负担,负重前行。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不停的抗击自己的情绪,我能行吗,我真的能行吗?
斯坦福心理学家马库斯(Hazel Rose Markus)提出的「可能的自我」这个观念,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由三我组成:
- 希望我:希望自己达成的自我;
- 预期我:预期自己能达成的自我;
- 恐惧我:害怕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自我。
我们由许多个我组成,这些自我的部分不仅仅像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由你的过去决定,很大程度程度上也会取决于目前的环境及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恐惧。
「真实的自我」植根于过去,而「可能的自我」立足于现在与未来。一部分「可能的自我」通过你当前所做的事情与我们现在所在公司的决定;另一些「可能的自我」却仍然模糊不清,只存在于你的个人梦想之中。
属于我的转型之痛
立足未来,定位现在。我需要持续通过“优质的信息输入和思考沉淀”+“不断面对和解决大量复杂问题,践行和验证新认知”二者的结合,来完成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升级。
诚如傅盛所言“如果你的实践执行能力不到位,认知越升级,你可能会越焦虑,背后的原因在于你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消化和践行这些认知,于是认知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