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假期的时间读了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感官上颠覆了一些以前的认知,对佛学的理解,对于文化属性的了解。感觉作者的书写方式和她的思想境界是有一定的思考深度的,确实是不像以前阅读的书籍那样比较浅显易懂,既有对佛法的诠释,又有对社会人文现象的解读,并且以类似于学术性气息的文字贯穿起来。
书中大概是讲了一个女警察和一个叫丁元英的高人的爱情,以及丁元英帮助作为弱势文化的代表王庙村人杀富济贫的故事。代表着弱势文化的王庙村人,包括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代表着新思想又积极上进的的芮晓丹、肖亚文,还有欧阳雪;代表着强势文化的丁元英、韩楚风、林雨峰。虽然人物结局各有不同,但是为了诠释文化属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书读来像是经历了一场与智者的对话,文中深邃的思想认知,对于佛学的解读,以及社会现象、文化理念的呈现确实带给了我很多思考。
从人物身上试着去了解作者的意图,以及她想传导的信号。
人物一:芮小丹
芮小丹,女警察,有德国的永久居留权。也因为在国外的经历,让她想拥有主权感,当警察,让她有这种获得感。她的思路清晰明白,同时兼具女孩柔情。爱上丁元英,拓宽升级了自己的思维疆域,他们的爱情是灵与性的交织,在她身上少了世俗女孩的矫情,她甚至从从一开始就没把自己完全粘附在丁元英身上,自始至终都保持的人格独立以及与对方平等对话的视角。一个精神自由、有主见、勤奋努力、敢爱敢恨的女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她是这个时代极品女孩的代表,聪慧、美丽、沉稳、大气,又潇洒自如。当她在追捕逃犯时意外受伤,不想留下负累,毅然选择结束生命,不给自己留遗憾,对自己负责,很潇洒的灵魂,来去自由。
人物二:丁元英
丁元英,说是商界人士吧,还不完全是。也就是说他是那种属于拥有经营头脑、思想明澈、反应敏锐、善于深度思考,有作为的人士(只要他想做)。当他拜谒高僧,大师对他的点评“三分贵气、三分静气、三分杀气,一分痞气”。他是属于精英中的精英,是那种有睿智的洞察力,又能够深思远虑、可以运筹帷幄的人。他可以解读文化属性、破解文化密码,可以有所成就,但他又是孤独的,他与周围的一切又显得格格不入,很难获得大多数人的理解。 “”杀富济贫”,帮助王庙村的人脱贫,是他承诺送给芮小丹的礼物。杀富济贫,只是在道义和功德面前无法落得全身而退,到最后杀戮必有伤亡, “杀富济贫”的初衷是带动弱势文化群体,只是真的能带动吗?那些镌刻在人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文化认知不是一个救世的英雄能轻易改变的了的。
人物三:欧阳雪。
欧阳雪,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基本没有感受到家庭温暖,但是凭借能闯能拼能吃苦的精神和劲头,从小小的馄饨摊儿慢慢做到了,拥有自己的饭店。她的勤劳、善良以及不怕被打倒的韧性,成就了人物的性格特色,她是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吃饭的,没有更大的奢望,自我定位正确,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应该倚靠什么,当有机会来临时,也不贪念,不越位,仍然是首先把自己的饭店做好,其他交给可信任的朋友以及更适合的人。她交到了芮小丹这个好朋友,也依靠这条主线结识了丁元英,从而拥有了产业更向上迈进一步的机缘。即便如此,但是她内心依然执着于自己最擅长的行业,对去发展另外的产业,划定陪得起的底线,然后“这事成不成还继续开饭馆”,就不再纠结了。
人物四:肖亚文
肖亚文,聪明、有学识、而且头脑特别清晰。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精英白领形象。她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随缘惜缘不攀缘,为人处世不卑不亢。是自己的主宰,无论是工作、交友,对待前上司还是对待身份地位悬殊的人,都能做到收放自如,赢得了尊重,也把握了机遇。关键是这么一个清楚明白而又聪慧的人,但同时兼具了积极努力,所以在机遇来临的时候,能够很好的把握。
人物五:叶晓明、冯世杰、刘冰
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按照书中,他们是弱势文化的代表, 是停留在井底的人,他们拼命往上爬,向往头顶的那一方蓝天,越过井口去打量更大的世界,但是当爬到井口的时候,还没来得及扒着井边去有更大的见识却又跌回了井底。有的人就受不了这种巨大的落差,比如刘冰,最后跳楼自杀;有的人,比如叶晓明,聪明,但是思维毕竟局限缺乏超过他文化底蕴的认知与勇气,包括良心与担当,最后草草退场,他认为是保存了实力,一样又回到了原点,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冯世杰,不出头,随大流,也脱离不了市井文化的宿命。
人物性格使然,不同的文化认知带来不同的结局。纵观全书很吸引人,读者会跟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一步一步与思想与现实对话,但是又感觉特别的平实。没有特别大的悬念, 故事有起伏也有悲喜,让读者有感动,有思考,多了一些沉静。
如丁元英、芮小丹等人物等都有些高大上,貌似与当前社会脱节,仿佛都是天国的儿女,但是对于救世文化,从来就没有救主,只有自己觉到、悟到的,才有可能做到,自己做到的才是自己的。否则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只有觉悟了的思想行动才是根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