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扒一扒日常聊天中常见的两个雷区。
扫兴
A最近刚刚交往了一个赏心悦目的男朋友,不禁心情有些激动,正巧在路上遇到B。
A:"你知道吗?上周六我认识了一个特别好的男生,现在他竟然是我的男朋友了!哎呀,我到现在都没有什么真实感。"说完A还是难掩脸上的兴奋之色。
B:"不要跟我讲这些,已婚妇女对这早就不感兴趣了。现在再怎么激动,以后还不是要归于平淡。"
听到B的回答,A愣在了原地,后面的话也堵在了嗓子眼里。
你怎么知道以后会归于平淡呀?就算不想听也不至于这样接话吧。A心里愤愤地想着。
我们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习什么时候该闭起嘴巴,仅仅只是拿出耳朵和关注的目光。
让扫兴的话留在肚子里,学会做一个观众,这也是聊天的基本修养。因为被看见、被倾听、被理解,是每个人的刚需。
评论
三个女生在一起吃饭,A对B讲自己这段时间加入了一个极富正能量的付费社群,开阔了见识。B是头一回听说“微信群”还要收费,于是也非常有兴趣地听A讲述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C则一边慢悠悠地切着盘子里的牛排,一边带着一丝不屑地说道:“哦,我对这些没有兴趣,社群就是微信聊天群吧,你不是进了传销吧?”
听到C的话,A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并没有理会她。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真是太常见了,有时候只要讲到新鲜事物,总会有不知情的人跑出来胡乱猜测,在未经求证的情况下大放厥词,简直让人倒尽胃口。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对别人兴致勃勃谈论的事务妄加评论是愚者的浅薄行为。反过来,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越多,越会消除心中的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