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是天才少女钢琴家李其叡的父亲。
从世俗的标准备来看,他是位成功的家长。但他的“成功”,却恰恰因为他并不在意那些世俗的标准,他一向是台湾教育的批判者。
这是他2015年在台湾出版的关于“生命必修课”的书,很有启发的六堂课,其中关于独立判断、享受知识、大胆做点不一样的事、学习不等同于考试,都特别有共鸣。
记录之,分享之。
第一堂课 独立判断
活在这个时代,两件事逃避不了。我们逃避不了群众,也逃避不了专家。而越是如此,我们就越需要独立判断的基础。
什么是”独立判断“?
就是当自己的想法和群众和专家不同时,不必须立刻投降,而还能保留一点冷静思考的空间。
如何培养”独立判断“?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只相信答案,还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不只学习知识的结果,还要学习知识的过程。
-----------------------
News or Views?
News是新闻,是发生什么事的事实讯息。
Views则是意见,是个人的喜好与厌恶表达。
教育为何如此忽视新闻、资讯?课本的更新速度如何赶得上资讯环境的速度?
教育需要提早告诉孩子们,了解资讯、正确对待资讯,这些工作早做,持续做,等到孩子们大到能感知资讯的铺天盖地时,就不会盲目地照单全收,可以有选择的、保有基本独立判断的空间。
-------------------------
第二堂课 自重与尊重
现在电视综艺,很多都以“整人”为卖点,从整人者视角出发,没有一点对于被整 者痛苦的同情,还刻意营造欢乐气氛,这只传达了一种价值,整 人好好玩。
而”校园霸凌“就是”整人“的本质,以大欺小,以多欺少的行为,孩子学习、模仿,寻求整人的快乐,但现实里不会有人自愿被整,于是那些弱小的、内向的成为了对象。出现没有正义感、没有同情心,同理心的校园环境。
这不是行为合不合法的问题,不只是法治教育的问题,这是更根本的文明态度问题。
第三堂课 享受知识 享受快乐
很多孩子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更根本的知识与学习准备 ------ 从来没有人教会他们如何享受知识的乐趣,没有人教会他们面对未知时的兴奋好奇心情。
学知识是为了”换分数、换赞美、换前途、换赚钱职业“ ?这样学一定无聊痛苦。
我们需要的,其实不是生活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而是享受生活的教育、享受艺术的教育、享受文化的教育,拿掉享受,教育的效果就大大走样了啊!
-------------------------
教育的目的 :
“别当混蛋” ----- 必须让孩子学会一套本事,能够在社会生存,不必依赖别人,懂得自我负责;
“别当坏蛋” ----- 必须明确教会行为规范,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不能伤害别人;
以上两者可能足够重要,会被老师和家长们反复强调,也正因为对上两点的重视,却造成了对第三种教育的忽视。
“ 别当笨蛋 ” ----- 真正的“笨蛋”是不懂得追求生命丰富性,也不懂得享受当下生命经验美好的人。
--------------------------
为什么那么多小孩沉迷电视、网络游戏?
因为他们不懂得其他的乐趣,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人介绍他们享受其他快乐,甚至还敌视快乐、反对快乐,看到小孩快乐,很多家长老师就直觉地认为小孩没有在学习,没有在进步。
丢掉 “ 本真快乐 ” 的人生,动力要从何而来?
-----------------------------
第四堂课 批判与反省
回头看,在批判与反省中,寻找前进的方向,有认可,有鞭策。
第五堂课 大胆做点不同的事
如果总是踩着前人的脚印走,又何来的日益丰富的今天?
一切都追求正常,才是最不正常的事。
第六堂课 学习和应付考试是两回事
曾有校长指出,浪费生命当中最美好的时光拿去打工。
那将众多时间耗在应付考试上难道不算浪费生命?
应付考试不是学习。考试要考的内容,就只有那么一点点,学生却必须花很多时间反复练习、背诵,不为理解,只为答题。
如果真是学习,三年时间,可以学到的东西,远远多过课本十倍、百倍啊!
我们教育最大的悲哀,就硬是将考试、应付考试理所当然地等同于学习,而这两者,完全是天差地别的。
学习,再重要不过了,然而考试却常常是浪费时间的主因,尤其是被提升为目的,取代了学习本身,越考,就越没有机会学习,越学不到东西。
与其批评打工浪费时间(毕竟打工是个人选择),倒不如为摆正教育决策者自己的心态,把考试等同于教育,正毫无感觉地大把大把浪费学生的生命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