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神入与挫折
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讲这堂课,这堂课呢,我们还是继续神入和挫折。上堂课呢,我们关键是对神入做一个定义,然后呢我们开始来区分,通过什么不是神入来界定什么是神入。接下来花很长时间谈神入有什么意义,达到什么效果、什么功能?其中很关键谈到深度神入,就是所谓的进入深度的经验,是走到意识的边缘,创造新的意义。这方面呢,其实连着另外一个心理治疗操作技术上一个很微妙的东西,就是技术的聚焦,就不好在这里说了,以后如果地面上有开课的话,是可以去练的,点到为止。然后呢,前面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我就强调一下,无条件正面关怀,是经验,不是行为。另外我还提到一个东西,一个基本的通俗的建议,如果平时你要锻练神入该怎么做?
今天我们讲神入讲些什么呢?现在这部分讲的神入相对比较技术化,也就是一个我想区分下精神分析当中这个神入。精神分析中有个关键的词,大家知道,精神分析中最核心概念是什么,我想大家能回答出来,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是解义,或者叫解释。那么解释和神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题目,在弗洛伊德浩瀚的23册的弗洛伊德的全集当中,只有十五次提到神入,也就是说非常小的份量。对弗洛伊德来讲神入好像一个背景、一个准备的条件,而解释才真正起到治愈的作用,或解释、解义才是真正起效的核心因子。对弗洛伊德来讲,神入之所以会起到作用,他说一个人首先要觉得自己能够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话我才有办法做出一些解释,所以他说神入只不过是一个前提条件而不是一个最关键的东西。
这里面就提到弗洛伊德和科胡特之间的一个核心的区别在哪儿?因为弗洛伊德整个理论是建立在无意识上面的,建立在无意识这个核心概念上的,那么这无意识是怎样来知道呢?对弗洛伊德来讲,很多时候他是用推断、用理论的建构方式,建构一个理论来知道的,弗洛伊德后来发现性驱力、情结,他都是通过很多很多观察、实践总结出一个理论,然后用这个理论回过头来,来解释、来指出对方的无意识是什么?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失误,理论建构起来然后用理论来指导,说出你的无意识,其实弗洛伊德是用这样一个方式来建构他的理论、方法。这里面就联系到李老师经常说的我们不要用心理学的眼光、心理学解释来看问题,李老师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那么用我到语言来表达的话,其实所需要警惕的,就是说当你建构了一个理论之后,然后你就觉得好像你在不断地用这个理论去套对方的内心。就是说当你用非常刻板的、教条的来套对方的时候,这时候呢,你就可能失去了人和人之间的那样一种相遇、那样一个重要的东西,而人与人相遇那个重要的东西是通过神入去做的。这个东西在弗洛伊德的这个学派当中,在经典的精神分析学派中是被忽略的,这是弗洛伊德和科胡特的一个理论上一个比较大的区别。
那么科胡特会非常强调说我们的理论的构建要接近经验,不要用那么抽象的东西来理解,而要用接近经验的概念来表达这个东西。比如说自己性趣这个概念是不是相对接近经验,而性驱力这个概念会不会不接近经验。你可以想想这个问题,有人说性趣也很接近经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性的冲动。但你们注意到,弗洛伊德当他在谈很多概念的时候,他经常会用一种性的东西来比喻、来解释所有的现象,他认为性的升华、某个东西是表达性的东西,还有非常多关于生殖器啦,这样一个象征来解释很多事情。那么你会觉得会接近经验吗?比如我在写作、有创造性的冲动,这些都用生殖器来比喻写作的冲动这样来比喻的话,觉得接近你经验吗?这个东西大家自己去感觉。有一些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朋友,从我个人倾向来讲我是不太喜欢那类型解释,但那些学精神分析的朋友很高兴那些分析,他觉得很有美感,对他来讲好像接近经验,但对我来讲不接近经验,这些留给大家自己去理解啊。
那么我稍微说得严谨一点,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经典精神分析和自体心理学的区别。下面一个例子,这段话是经典精神分析师和他督导的一些学生在一起一个讨论会的时候,督导的一个活动的时候,他讲的一段话。这段话他说,上个礼拜,我和我的妻子还有一些同事一起去餐馆吃饭,隔壁桌上做着我一个客人,就是我来访者,然后我们就用目光交换了一下,互相的问候。后来,当这位客人离开的时候,他走到我面前道了声再见。然后有趣的事情是这样,等到我们离开餐馆的时候,那个服务生告诉我们说,我的账单已经被刚才那位先生给付了,就是我那位客人。然后这个精神分析师就对他学员们说你们怎么看我这位客人?好,这个问题我也可以问你,你怎么看这位客人?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打算怎么分析他?你可以稍微停一下,感受一下,然后再接着往下听。好,现在我接着往下讲,当时这位经典精神分析师问他学生的时候,他的学生就开始纷纷的发言,他们发言是什么呢,第一个学生说这个人是自恋的、破坏性的、夸大成人感的、控制的、天真的,这是第一个同学的发言。第二个同学的发言,也更有趣,他说通过臣服于父亲的生殖器,他对阉割焦虑实行了防御,同时又不敢像他父亲表达这个敌意。大家可以听到,当年经典精神分析的那种氛围。好,大家可以看到这些表达当中呢,他有一个很强的一个理论的、概念对这个事情的一个分析。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如果科胡特对自体心理学的话,他会用什么样方式来解释分析这件事情。科胡特呢他讲到,区分了两种解释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这样说的,他说这个来访者感觉到他和治疗师之间的纽带受到了威胁,因为治疗师是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因为长期治疗中,他们关系已经建立得非常重要、已经建立起来了,所以呢他感到他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威胁,所以他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恢复他与治疗师之间的纽带。那么他替治疗师付费的方式使他感觉到他又重新回到和治疗师的世界中去,科胡特把这种解释叫做引领的向前的方向,是什么意思呢,这种解释是把来访者他的那个动机是趋向前面的,也就是来访者的行为是有一个动机有一个目的,是向前看的,指向来访者需要达到的目的去看的,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去解释的时候,经常可以给来访者一种感觉一种积极的感觉。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如果你用刚才那个分析,你是臣服于父亲的生殖器、阉割焦虑防御,同时不敢向父亲表达敌意,你可以感觉到在这两种之间整体产生的不同的色彩,但是这引领的向前方向的解释以外,科胡特其实也没有放弃向后的回溯的方式。这种方式怎么说呢,他有一种不安全感,他的自尊高度的敏感,他曾经遭遇过创伤,他感觉到遇到了竞争者,被排斥在外,他过去经常有这样的感觉,经常会陷入这样的模式。大家注意到吗,这个东西就是回溯的、向后的、向来访者过去经历看的一种解释。那么这里面说明什么,作为科胡特来讲,在他的这个理论框架当中,既有向前看的,也有向后看的,既有探索因的,也有向前看的目的的。这样一种解释,两种解释都被包容,我觉得是一种比较全面的一种理论的建构,也就是这两种解释都有用。前一种可以给来访者一种积极的感觉,你这样做要达到某种目的给来访者一种积极的感觉。后者给来访者的感觉其实不见得是消极,如果你做得合适的话,可以帮助他理解他贯常所应用的一种模式,让他明白,我经常这样做、经常有这种不安全,这样一来呢可能帮助来访者跳出原先他这样一种模式,来看他自己。
那么对这个来访者来说,如果我们这两种解释都用得恰到好处,那么这个来访者当他重复这样的行为的时候,他就会想到,啊,我原来是这样的,来访者跟治疗师更接近一点,我就很怕他那些朋友啊把我到关系抢走了。另外就是我是不是跟我创伤有关啊?特别敏感、我容易受到这种伤害、特别容易感觉到被抛弃、被排斥在外,那我过去模式中是不是有这种东西。所以我们就看到嘛,来访者有两个视角,他即不是完全消极也不是完全积极,他既积极也有一个正常的对自己的客观认同。所以说,当你同时包容你这两种解释、科胡特这个框架的解释话,就起到了作用就是来访者可以以不同的眼光看问题。那么我觉得这种分析我觉得还有一个跟经典分析不一样的地方,他没有用那种在我看来不太接近经验的、比较古怪的一些东西,他不要用生殖器的象征,包括阉割啊什么来做为双赢,而更多从关系的、比较容易理解的角度去理解,因为目前他要恢复关系,而没有必要用另外一个层面的性驱力眼光,回过头来解释这个东西。
所以当我们比较科胡特和弗洛伊德的区别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就是科胡特的东西其实也是强调解释,不是说完全否定解释的,但这种解释呢,是要建立在神入的基础上,这种解释呢要接近来访者经验,这种解释呢还有两个方向向前和向后两个方向,这样一来,就和弗洛伊德单纯的向后以及比较脱离经验或者用一些非心理层面而在生理层面的东西来解释,这样的概念框架有很大的不同。科胡特早期在发展他理论的时候,他强调一点,最为治疗师的话,他对解释和神入之间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他强调说治疗师需要长久的沉浸在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中。就是说他把神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你长久的沉浸对方的心理世界中,第二部分是说有时候你需要把这种对对方的理解解释、反馈给对方,就是他创造了这样两段论,是早期的科胡特的理论。就是你要谈及什么然后再加以解释。他这样说就强调了一个神入,第二也强调没有忽略解释在第二部分所起的作用。关于这一点的话,就谈到一个问题,既然这种解释在神入中也是需要的,那么什么时候该解释,什么时候不该解释,我们该怎样解释,我前面讲到了,包括像前向后,包括积极的消极的客观的平衡,谈到什么时候该做解释呢?什么时候不该做解释呢?科胡特的理论只解决了一个问题,他只是强调说对某一些自恋型的这种特征的人格的话,这种长久的神入要做得比较久,有些时候你需要长久的进入对方世界,不要做任何抽象的解释,因为对方可能都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把很多事情联系在一起,所以你太早解释的话,就操之过急,那么这是科胡特的一个贡献。我们谈到科胡特,这个神入的两段论,他把前面就是长时间的沉浸在对方的内心世界,然后第二个阶段,就是当你沉浸在对方内心世界足够长以后,然后你就需要把自己对对方的理解反馈给对方,这是科胡特在处理神入和解释之间的关系中做了一个分类。
但我觉得这个东西呢,我觉得科胡特做得不是特别好,那么我要用另一个心理学家的框架做更深入的阐释。这个心理学家呢就是新人本主义的格林伯格,所谓新人本就是说,旧人本以来访者当事人为中心,格林伯格这个新人本是融合了不同流派的一些东西,比如哥斯塔、来访者为中心、部分的认知心理学,还有一些现代情感理论的研究,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他自己的一个学派,我们把他叫做新人本主义。神入,我们还是需要把他分成三个东西,一个是神入态度,一个是神入体验,三是神入反应,或叫神入行为。神入态度就是第一堂课不断谈到的,要知道什么不是神入采取合适的态度来工作。神入体验是什么呢,就是你在倾听来访者过程中你的内心活动,你可能感觉到对方什么东西,你可能感觉到的东西是不是来访者的东西,然后你可能感觉到来访者内心的一些体验,然后你再想着到底是什么东西,然后你可能感觉到抓不到什么对方的东西,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神入体验。那么神入行为是什么?神入行为就是你和来访者之间你的那些你讲话或者提问或者重复对方的话,或者你开始讲的东西。我们把这些治疗师表现出来的这些外话的语言叫做神入。那么格林伯格他做的很大的贡献在神入行为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分类。因为一般情况下行为这方面东西通常是和技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往往是教技术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基本是做什么?那么神入行为属于技术范畴,格林伯格这个分类呢,其实是对技术的一种分类。我只是在这里把它讲一下,并没有需要把它记得很牢,也并不需要大家去懂得怎么用,这部分是要在地面操作上学会比较好,这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框架让大家明白,技术上也有很多讲究的地方,同时也把我们前面讲的关于神入中解释之间关系的用的清楚。
分类要根据三个要素进行分类,第一个要素就是当你回应来访者的,时候你所依靠的框架是什么?你是根据来访者的框架还是根据治疗师的框架?还是根据你们两个人共享的框架?第一要素,这个要素很好理解,有时候你讲出来的话,完全是你的一个角度,而不是来访者角度,来访者在表达自己的一个很悲伤的心情,他很想怎么样,但你这个时候的框架可能是你体会不到来访者的悲伤和他的渴望,而你是觉得他不应该悲伤,或他不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想问题,这时候是你的框架而不是来访者这个时候的框架。还有一个框架是两个人共享的框架,那就是和治疗师达成的一个模式。最明显的一个区分的框架,作为治疗师有理论,谈很多很多框架,但对来访者还没有那么多理论谈框架,所以这个时候,当你讲话时候,你要知道你表达行为、语言的时候,你是否确认你应用的框架是你的还是来访者的。所以第一个要素来区别你的行为当中是什么,这是第一个要素,第二个要素是,对来访者来说,在你的表达中有多少的新的信息被你的语言所传递,也就是说当来访者讲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在这个时候是否在你的回应、你的行为当中是否讲一些了来访者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或是觉得不是这样,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这个时候你添加了一些新的信息,到来访者那边去,这是第二个要素。第三个要素是在你做的行为当中你做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来分析一个治疗师的行为,就是他讲话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根据这三个要素来分析治疗师是在哪个位置,是在根据来访者的框架还是根据治疗师的框架,在讲话时传递多少新的信息出来还是没有信息传递出来,还有治疗师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都可以根据这个分类,对治疗师的行为进行划分。这个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意义是很大的,如果你自己给别人做治疗,如果你听一段给别人做治疗的录音,其实你可以有时候你可以通过你的录音发现你的模式是什么,也许有些治疗师很不擅长站在客人的角度那个框架,也就是神入做得比较差。有的治疗师太过于站在来访者这一边,自己本身那个框架始终不存在。所以你可以通过你听你的录音发现你自己的技术上是偏于哪一类的,或者你可以分析到你跟某一个来访者某一个咨询中运用的主要是什么?是哪一种技术,然后你想当时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效果好不好?如果你发现,不好,你可以想到,哦,如果用另一个技术,也许效果不一样。所以这个分类很好的帮助你来观察审视你的技术,通过技术方面来了解它的效果和技术的关系,这是分类的一个很好的东西。
根据这三个项目,最进一步的工作,什么工作呢,就是把神入的行为分为几个大类,第一个大类呢,叫做理解的神入行为。这个时候这个行为是什么呢?治疗师表达出他对客人比较明显的体验的理解,或者来访者已经暗示了,但还没有讲得很清晰,这时候治疗师就把来访者内心的话讲出来了,那么这种理解的神入行为呢,基本是按客人的框架,治疗师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目的是让来访者感到他的经验被理解,从而强化对自己的信赖,这是第一类的神入行为。第二类的神入行为,叫做唤起经验的神入行为。什么意思呢,这个时候治疗师不是简单的可能只是重复对方的讲话或讲述对方没有讲的话,而通过一些意象、比喻(这意象也可能来自治疗师自己用的)各种手段,让客人不太明显的体验,被强化和唤起,这里有点刺激的味道,他开始用他的语言啊使对方的一些东西被唤起,比前面那个理解的神入行为呢要更加主动一些。这类型的神入行为呢,还是客人的框架,还没有太多新的信息,但是制造新信息出现的可能。也就是准备让来访者未明言的东西更强烈的出来,他的目的是制造新体验出现的机会。关于这一点,我前面讲到神入功能时候谈到意识的边缘,那么唤起经验的这种神入的行为呢,就有点更多的考虑走到意识的边缘这样的情况。第三类技术就是完全的意识边缘神入行为,治疗师鼓励客人探索、体验的前沿边界,并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表达。在这一类的行为中还是客人框架,但是已开始鼓励客人发现新信息了,不是再重复信息了,目的是希望让来访者产生新的体验。这一类型的技术就是有一些治疗师不断的开放式的问题,或者询问一些来访者一些不太明朗、不太懂的意思,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你感觉到的到底是什么?好像是这个,然后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创造新信息。第四,治疗师现在猜测性的涉入行为,这个时候治疗师就已经开始制造一个共享的框架,已经不单纯是来访者的框架了,治疗师已经开始非常主动地把这个框架弄出来了。然后开始提供自己的猜测。你这东西是不是这样子?会不会还有另外的东西,你没说出来?但是,这个时候他留下了空间,让来访者去表达不同。这时候,就是说,开始有新的框架。创造两个人的共同框架,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新信息,目的是什么东西呢,目的是把来访者的经验往前推,开始推了,这是第四种。
第五种就是经典的精神分析需要做的,或者是精神分析常做的,就是这个时候进入治疗师的框架,他希望成为客人的框架。他是完全增加信息出来。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些解释,这些理论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来访者把他当下的经验和他过去习惯的那些方式抽象概括,形成一个新的连接。就比如说我们刚才谈到的科胡特那个案讲的,对那个来访者自体心理学的分析。来访者可能是非常缺少安全感,经常有一种背叛的感觉。所以。让他感到治疗师和他的同事在一起的时候。就有一种我和治疗师的关系断掉了这种感觉,我就没了,我就感到岌岌可危,我就很敏感,就赶紧需要把它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就把来访者过去的许多经验都整合为一个整体,让对方了解到,这是他们的习惯模式。
所以这五个类型的分析,就可以看得出来,不断不断不断的治疗师的成分涨的越来越多了。同时要求新消息的东西越来越增多。同时治疗师希望推来访者向前走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治疗技术进行分类。其实这里面,实际上大家是不是意识到,其实我已经开始在逐渐跳出神入,进入其他的治疗性技术。当然,心理治疗不应该仅仅是神入。但是神入是核心、是关键、是基础。但是当我谈到这样一个框架的时候,我还是把它叫做神入行为。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在强调神入依旧是核心、是基础、是关键,同时大让家看到,其实这里面对其他的语言反应,其他的技术也是开放的,而开放就是根据多少治疗师的框架出现,多少新信息出现,你要达到什么目的,这点来去区分。这样的一个分类达到一个好处,就是说,以后治疗师要更加有意识的知道,自己是在什么阶段?在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功能?当它不能用那个东西时候,当一个技术不好用的时候,他需要退回到跟来访者或者,有些时候,可能是他要往前走,或推来访者往前走,这个看情况,所以这个技术分类就是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个东西我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这里面分析起来非常复杂。我们暂时就不对它进行一个很深入的解释。如果真要做练习的话,就必须有一个对话,然后对对话进行一个很深入的探讨才能把它做到的,所以我点到为止,但是今天在我布置的作业当中,倒是希望你自己发挥一下,看一下把这个分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个分类,但是不要求你做的很好,你只是按照这个框架来做一下。
最后谈一点,这个神入的和弦共情。其实这一点我感觉比较难说,为什么呢?因为这点其实本来是一个非常高级的,甚至在神入这个方法的技术当中,是比较高级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延伸为一个三天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就是关于情感干预的方面,其实就是这个题目的一个延伸。所以在这里讲的时候,我没办法讲的很详细,只能大略的说一下。这些都是属于对神入那种非常精细的去进行分析,很精细的去培养一种神入方面的能力,和发展那个神入方面的技术。那这个地方用和弦共情是为什么呢?以前用神入,现在用共情,这是沿用我早期的一篇文章,叫做依恋理论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文章中的观点叫和弦共情,现在你可以把它变成和弦神入,那和弦神入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刚才对神入进行分类的时候,主要用格林伯格的那三个纬度,我们刚才又讲一点,我们用科胡特的分析,这个神入跟解释之间的区别。那些都比较强调的其实是认知方面的东西。
大家注意到,这三种分类就是:有没有新的信息?治疗师是否是以他的框架还是以来访者的框架?达到什么目的?这相对来讲是偏认知一点,强调神入部分偏认知方面。但神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偏情绪方面的部分,这部分表达出来的一个关键要点就是,当你神入的时候,我们用一个比较象征的说法,就是你的调和他的调要有一种和谐,这时候我们理解对方讲话,倾听的时候,是你的情绪和对方情绪的一种相互的匹配,相互的默契,相互的和谐,就像音乐当中的不同声部,形成这样的一个和谐的对奏,我们知道音乐中如果不同的声部不和谐,听起来很难听的。那么同样在一个对话当中呢,也有这样一个关于调子的问题。调子的问题,这里只能非常简单的说一下,比如说,我们谈到来访者可能有不同的情绪。他可能有情绪,有恐惧,有的时候是有愤怒,那么,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明白,当对方恐惧的时候和当对方愤怒的时候,如果你进行神入的话,同调是什么意思?就是跟他的调子默契的话,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呢?你可以想想这个问题,你可以想一下,然后接着听我说。
现在我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说明,比如说,当对方有很强烈的恐惧的情感的时候,他可以是直接的感染倾听者,这点是怎么形成的?我记得前面四堂课我说过一些,就是有感染效应,这个感染效应一个是通过面部表情做到的,比如你感到恐惧,感到焦虑这类似的,可能是你身体非常的紧张,肌肉开始锁紧,然后你还感到心跳加快,我还是先讲焦虑,你感到很烦躁,有种想尖叫的感觉,假如你的焦虑是这样一种状态,你的表情和动作就会感染到倾听者,这是人类很原始的机制,如果你情绪越强烈,对方被你情绪感染的情况也同样越强烈,这个时候你也会同样感觉到类似的身体反应,这个东西你想象一下就可以明白,比如你想象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地上不断出现的那些画面,这时候会把你整个人,整个中国都被带到那个情绪当中去,那些强烈的情景场面,人在受苦的时候那个情景,那个表情,那整个东西会极大的在你的内在原始的地方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个时候我们回到那个例子,当这个人很焦虑很紧张,特别想尖叫的时候,你也体验到焦虑紧张的时候,想象一下,也许是你的一个亲人,他很焦虑很紧张很烦躁很想大喊想尖叫的时候,你也体验到同样的东西,他开始尖叫,你也开始尖叫,情况会怎么样?听起来很平行的,实际上不和调,其实是两人的情绪在不断强化,情绪经过强化后,可能情况越来越糟糕,这可以解释很多夫妻之间,恋人之间冲突的原因,有时候共振太强,会产生负面反应,1加1等于3而不是等于2. 也就是说,如果治疗师,当他面对恐惧的时候,他采用的和调是什么样的? 基本上是安抚,面对恐惧,作为治疗师的话,他所呈现的一种反应应该是安抚,这些都不是语言上的,更多的是你的一种状态,你的一个表情,你的一个动作,你的内在希望所保持的一种状态,这点对治疗师来说要求就很高了,因为当对方恐惧时,当你平时遇到这样恐惧时,你是如何反应的,你就会对来访者有同样的反应。这里面就相当微妙了,当你有和来访者相同恐惧的东西时,当来访者呈现恐惧时,你就会重复同样的恐惧,如果来访者有难以包容的那种恐惧的话,如果你有相类似的一个问题、一个结点,你也有难以包容的那种恐惧,这时候两人情绪加到一起,你就很难起到安抚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母亲,当孩子有恐惧,母亲也很恐惧,孩子哭啊闹啊,母亲一下也很恐惧,恐惧完了怎么办?开始摔盘子了,这时候就天下大乱。所以说这时候的和调,当恐惧传达给你的时候,你需要一个比较安宁的心态来安抚,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另外,我再讲个东西,痛苦。痛苦这个情绪和恐惧不一样,这里我们所说的痛苦是指特定的痛苦,不是泛指所有负面情绪的那种痛苦,这两种干预情况不一样,有时候,有些痛苦,尤其是孤独的痛苦,它所需要的反应是什么?比如说一个人,他非常非常苦闷,内心有很多事情无法说,内心有很多痛苦的感觉,他的痛苦很深重,讲起来的话,别人听起来都不好受,就说祥林嫂吧,她就经历过非常痛苦的事件,失去了她的孩子,当她和别人说的时候,别人刚开始是可以承受,当听多了,别人就开始不耐烦了,因为这种痛苦的传染特性,这点大家都知道。但对于痛苦来讲,它是一种情绪,怎么样方式才是一种同调的一种安慰的方式呢?其实是分享,有些痛苦当别人和你分享时,这个痛苦就变小了,这个和恐惧稍有些不同,恐惧需要安抚,恐惧有个强烈的急促的行动,痛苦不是这样,有些东西已经发生了,内心有些东西已经破裂了,内心有种撕痛的感觉,这时候分享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式,这些都是简单化。不敢给它推演具体的情境,这非常的复杂。
再讲一个情绪,愤怒,愤怒的情况下你怎么办?比如一个人很愤怒,你采取的方法是:诶呦,你不要生气啊,你还是中庸之道一些吧,还是要和谐啊,比如两个人吵架,吵的很凶,然后一个人当和事佬:诶呦,你要安静一点,平静一点。通常情况下,有些时候是有效的,但有些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和事佬把两个方面弄的更加烦躁,我曾经观察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心理论坛上,有个人非常愤怒讲个东西,他在讲的时候,别人就开始表达:哇,你好像不需要那么愤怒吧,情绪很简单啊,社会就是这样的,别人就是这样做的啊,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的,你应该中庸之道一些啊。当这些回应一来的话,那个人爆炸的就更厉害,这事情我也亲身经历过,看到网站上有些人,当他说出很愤怒的事情时,别人这样的安慰反而造成他爆炸得越来越厉害了,这时候是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愤怒这种情绪,当然有些愤怒是可以这样做的,有很多愤怒不能这样做,愤怒还需要找到它的刺激因子,也就是说,对有些愤怒的同调反应是让他把痛苦的内容说出来,要找到什么东西造成了他的愤怒,什么引起了他的愤怒,这样才能让愤怒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安抚,所以这里都不一样:恐惧需要安抚,痛苦需要分享,愤怒需要寻找刺激他的一些要素,不同的情绪要采取不同的反应模式,这个反应模式还不是当前行为,而是本身一开始时的动作,内在的感觉,关于这个,我就点到为止。因为很复杂,要对情感进行分类,今天我们这堂课基本上没谈到情感,等第二轮的时候更多会谈到情绪。
现在我们把神入的部分讲完了,更加仔细的一些功课需要更多地面的工作坊来解决,这个地方就点到这里为止,下面我们讲挫折。
大家回忆下,自体客体,自体客体的经验,自体客体的需要,自体客体的关系,自体客体关系当中有很多自体客体经验,这些经验通常是用神入的方式来产生的,我们人际关系中不可能只有自体客体经验,还有些不同的东西,这些不同的东西,对这个现象概况的是什么呢?当自体心理学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挫折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是科胡特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挫折分两种,一种是创伤性的挫折,第二种的最佳挫折,所以把挫折当成一个大题目来谈,那么什么是挫折呢?现在先不说科胡特的思想,先说一下,从一般情况来讲什么是挫折,我们还是把焦点聚焦在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上,不到日常生活中去谈,挫折就是一个人预期的需要不能满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治疗情境当中,有哪几种挫折?第一种挫折就是设置,可能对许多来访者来讲,设置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都能很平静的接受它,有些时候,在一些治疗当中,设置经常对来访者,一些特定的来访者,一些特定的时间段,或一些特定关系状态的时候,设置会变成一个非常大的挫折,通常的情况是这样,当一个来访者在治疗当中产生强烈的想接近治疗师的愿望,这时候这些设置就会成为很大的挫折,到底有哪些设置?比如说,治疗师不会纰漏关于自己的很多事情,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你在做治疗时你要付钱,第三点,在治疗之外,一般情况下,来访者和治疗师是不能有接触的。第四点,治疗师是有假期的,归根结底,治疗师和来访者不能有双重关系治疗师就是治疗师,虽然他很像你的朋友,但其实他不是你朋友,朋友是不需要付钱的,所以当来访者产生强烈的亲近治疗师欲望的时候,有时候设置就成为了很大很大的挫折。
那么同学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会想亲近治疗师呢?我觉得这也挺好理解,我们不需要把它看成是特别病态的行为,因为在治疗过程当中它是非常特殊的经验,可能在你生活当中你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如此关注,如此倾听你内心世界的人,你的每一个梦,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它都被治疗师捕捉住,这样的关注,恐怕在你生活中很难找到,你爱人恐怕也做不到这点,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高度的神入,深度的神入的东西,自体客体需要得到满足,当你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进一步渴望亲近的需要,有时候这种想突破设置的东西,也是一个移情过程,自体客体移情变得很强烈的时候,它会开始会出现,可能不只是这种移情,还有另外一种移情,我们待会说它,总之,这种渴望亲近治疗师的时候,设置就成为挫折,待会我举个例子,关于假期的例子,大家就会看得出来。这是第一,设置产生了一个挫折,第二,治疗师很多时候不会直接满足来访者的需要,比如你可以想象,有很多来访者需要治疗师马上给个建议,希望建议一给他,就像灵丹妙药一样,他的问题都解决了,开始很多对心理治疗没有了解的来访者,他以为就是这样,他来找治疗师,就问:我该怎么办呢?我该怎么做呢?这时候我们知道,比较成熟的治疗师都不会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因为好多事情,人生的重大选择与抉择是完全不可以由别人替你做的,关键点不在于你应该怎么做,有时候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你做不到,还有一种情况,你做了一种选择后情况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师不可能满足来访者的需要,他不会提供解决方案,也不会直接回答来访者的问题,因为很关键一点,治疗师不会把你的责任全部落到他手上,换句话说,治疗本身就是促进你承担生命的责任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是第二种情况,治疗师不会直接满足来访者的需要。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神入的偏离,很多治疗流派和想法,比如:自体心理学的,情感聚焦,新人本,后现代这样类型的一些治疗的话,非常强调神入,但神入会偏离,也就是说神入不到位,神入是很难的事情,比如神入要同调啊,别人有恐惧我要平静,别人有痛苦让他分享,别人有愤怒我要忍受愤怒人的炮火,还要找到它的原因,这些都不是容易做到的。所以很多治疗师在神入上会偏离,没办法做到时时刻刻神入,这样就造成了挫折感,来访者就会觉得你不理解我,还有一个也是很微妙的,跟第一个有所相同,有些来访者在长城治疗的后期,治疗师一直神入,一直神入,跟随来访者很长时间,过段时间来访者特别想知道治疗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在我做治疗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他特别想知道这个治疗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我的生活都讲完了,你的生活如何?这就包含另外一点,也就是说,大家特别想知道治疗师真实的这个人,生活是什么样的时候,他有时候可能会发现治疗师某个方面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个样子,我常有这样的体验,因为有些治疗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会告诉来访者关于我自己的一些事情,听完之后,来访者会非常惊讶,“你怎么会是这样子呢”,这种情况是常出现的,我记得还有个更有趣的例子,那是一个美国治疗师的经验,当来访者知道治疗师每次乘飞机到另外一个城市的时候,他乘坐的飞机航班不是很高级的,是很便宜的时候,那个来访者非常愤怒,“你怎么能做这么便宜的飞机呢”这里面又包含了另外一个东西,当来访者知道很多关于治疗师的时候,也许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子,这也构成了挫折,这里通过举例,谈到了四种不同的挫折,今天时间来不及了,只能讲到这里,下次课我们接着再来。
这次结束以前,给大家一个作业,还是前面一堂课的作业,只是现在给大家添加两个问题,第一个,观察自己和他人对话的模式,记录观察哪些是神入的,哪些是非神入的,第二个问题,有意识的神入,看结果如何,做完后回顾自己是怎么做的。加上一条,今天我们更多的谈到有关神入的东西,你可以用图,用框架做一下分析,也许你分析的不是很好,因为我们谈的这些高级的神入技能,也许你分析的不是很好,但也没关系,你不妨把今天听到的东西,你神入的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以在小组分享,也可以在论坛上写一下,另外,你可以做第三个东西,关于挫折,挫折还是下次说吧,今天还是做神入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