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与道教的那些陈年往事

作者: 生活探秘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08:52 被阅读0次

作者:李倪斌(笔名柅兵)

道教是我们中国的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家文化在中国音乐、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占据绝对性的优势并起着主导地位,也可以说中国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桂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与道家的“道”紧密相连,“道法自然”就是最好的诠释。

据不完全统计,在桂林道教历代所建的道宫、道观大致有二十多处,其中有:

一、庆林观(又名东观),唐贞观十三年(6 3 9)桂州总管李靖建,唐太宗赐名“庆林观,以表彰桂州所贡瑞石产生之地。宋元丰中曾布将庆林观迁建于普陀山后之曾公岩前,今动物园门外右侧(抗战中观房全毁)

二、七星观,原在七星山麓,宋景定年间(1260--1264)建,后有重修。现在观屋久废无存。

三、全真观,在普陀山半山间,元至元十七年(1280)全真派道士唐大淳将原栖霞岩佛寺改建,取名全真观,明末道人潘常静改名为真武阁,并在岩壁塑雕龟蛇浮图,又设元帝殿,抗战期间毁。

四、白云观,位于叠彩区大河乡尧山天赐田,始建于明代,当时罗浮山道士在此募化修建白云观。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经重修后,改名寿福庵,为佛教所用。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复改白云观,为道教场所,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复改佛教所用,几经更改于2005年7月批准在天赐田设立道教活动场所白云观。

五、紫极官,在今伏波山南侧,该宫建于唐代,元代寺观均毁。

六、承恩观,又名药王庙,原在伏波山南,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建,光绪二年(1876)重修。抗日战争中观屋全毁。

七、庆真阁,原在叠彩山碧霞洞,元天历三年(1330)道士建,阁屋久废无存。

八、元武阁,原在独秀峰下,明靖江王建,阁屋久废无存。

九、玄元洞,位于桂林市南溪山麓,自宋代以来,南溪山就有道教活动,是桂林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如三清殿、刘仙岩、大道观、玄元洞等,都是南溪山所设立的道教场所,对桂林市影响较大。玄元洞内有三清石像,是道教修行的一个所在。咸丰二年太平军攻打桂林市时,所到之处,佛道教均受到较大破坏,南溪山道教场所所剩不多,玄元洞内三清石像被毁坏。一九八四年,玄元洞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大道观,原在南溪山刘仙岩。宋绍兴年间(1131-1161)建,后有重修。现在观屋久废无存。

十一、三清殿。原在南溪山穿云岩,宋淳熙二年(1175)道士唐德正化建。现在殿屋久废无存。另一说法三清殿原在隐山东麓,明以前建有三清殿于此,殿后朝阳洞塑有太上老君像,岩石上刻有《太上感应篇》,故该洞俗称为老君洞。清乾隆年间李宜民改建为佛堂名华盏庵,此后便为佛教所用。

十二、佑圣观,原在南溪山刘仙岩,明靖江王建,清定南王孔有德重修,康熙二十五年(1686)巡抚范承勋增修。现在观屋久废无存。

十三、玉皇阁,桂林共有几处:一说在尧山,建于何时无考,清末已废,遗址无存;另一说法在伏波山半山间,明正德八年(1513)靖江王建,后有重修,阁屋久废无存。

十四、东华观,在东江,建于何时无考,宫亦久废无考。

十五、元山观,又名真山观,在今火车南站附近,建于唐代,久废无存。

十六、千山观,千山观遗址位于桂林市秀峰区丽狮路西山千山峰南山腰。据《广西通志》及石刻记载,千山观于唐贞观年间始建,宋代较盛,元代时损毁。

十七、五岳观,在今文明路市科委周围,宋大中祥符年同(1008一1016)奉诏所建,初名“天庆观”,后更名五岳观、亦名东观。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重修,清顺治十五年(1658)重建,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修。道光末年烧毁,成丰十年(1860)重建,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抗战期间观屋全毁)

十八、壶天观,在屏风岩口。宋淳熙年间(1174-1189)范成大建,后有重修,现在观屋久废无存。

十九、三官殿,原在阳桥头,明代始建,清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殿屋久废无存。

二十、显应宫,建于何时无考,宫屋久废无存。

二十一、武圣官。在平章庙西(今乐群路),清嘉庆十六年(1811)建,光绪十三年(1887)重修。现在宫屋久废无存。

二十二、坤元宫,在东江详址无考,建于何时无考,清咸丰六年(1856)重建,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现在宫屋久废无存。

这大大小小二十多处的道宫、道观目前经桂林市有关部门于2014年至2016年调查落实的有白云观及玄元洞、千山观两处遗址。此外,作为在道教中的“关圣帝君”、简称“关帝”的关羽圣人,在桂林市的恭城武庙、恭城栗木街关帝庙、龙胜广南城庙都设有庙宇。值得一提的是桂林南溪山是桂林市道教遗迹最多的地方,据有关资料显示,自唐宋开始至明清,南溪山就是道家修行的理想之处。“耸峭南溪山,何年辟仙境。龙岩孕玉泉,碧漾清溪影。芳藻映光辉,波入雉山静。雨霁试新茶,游人争汲绠。”这是清代桂林著名画家、诗人朱树德描绘的南溪山,如此神奇意境自然是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传说羽化登仙的桂林籍刘仙人就是在南溪山修道而至功德圆满。

“道法自然”是一种至高境界,也是提炼一座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法则。当桂林山水意境与道教“天人合一”的神韵完美结合,相信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名城一定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灿烂,成为新时代的洞天福地。(柅兵于戊戌玄月)

相关文章

  • 桂林与道教的那些陈年往事

    作者:李倪斌(笔名柅兵) 道教是我们中国的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家文化在中国音乐、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

  • 那些陈年往事

    01 春节回家,父亲对我说,都六十多岁的人了,时间过得真快。我心头一震,如梦初醒。在我内心里,父亲一直是强壮的,有...

  • 那些诡异的陈年往事

    说一点真实经历过的一些小趣事吧 n年前 我辞掉工厂的工作又重新找了一份工作 当时找工作有一个硬要求 必须要管住 ...

  • 岁月无声

    那些往事,似陈年不似陈年。都被秋风一刮。刹那间烟消云散。惧怕…时间真的是把无情的刀! 那些曾经撕心裂肺,放不下也忘...

  • 平凡之心,那些陈年往事

    陈老酒,嘴里叼着大烟袋锅子,哼着小曲,蹲在茅房间,心里那是个美啊;儿媳妇终于生了,还是带把的,我老陈家可谓后继有人...

  • 端午的陈年与往事

    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呢?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说纪念屈原。那么,在屈原投江之前,大家会吃粽子吗? 晋人周处在《风土记》...

  • 迷醉

    我喝了几杯酒 几杯酒让我脸面通红 我脸面通红地回忆起陈年往事 好像那些陈年往事从心底泛起来一般 于是我吐得不省人事...

  • 关于梦想的那些陈年往事

    十六岁的时候吧,确切来说,是十六岁。一群男生女生聚在我家的堂屋里。老式的录音机里播放着刘德华的《今天》,伴随着磁带...

  • 陈年往事

    95年一对刚新婚不久的夫妻生下了一个女孩儿,他们唤她琳儿。因为小生命的诞生父亲母亲不得不另外寻思工作来养活她,于是...

  • 陈年往事

    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上,整齐划一的贫穷就像刀裁过的麦穗,如果硬要找出祖上哪点可以努力拿出手的优越感,就是那个瘦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桂林与道教的那些陈年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gu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