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我生活最大乐趣之一。然而世间的书浩如烟海,我想没有人能真正读遍所有的书。一个人读什么书,除了受他人影响以外,更多地可能还是在于如何发现自己的品味,从而使自己能够独立地在书海中探宝。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真正读书最多的时候,是青少年时期。出国之后,由于移民生活有太多的现实挑战,闲下来读书的时间和心情都少之又少。如今人到中年,回望自己走过的历程,觉得有必要记下一些对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作品。以下便是十本我读过的最难忘的著作,以及它们对我的影响的概述。(注:这些概述不是书评,因为我对其中好多书的细节内容都不记得了。)
1。《约翰·克里斯多夫》(罗曼·罗兰) - 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人最珍贵的财富。读这本书时我正值青少年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波动和主人公不谋而合,长长的四卷,几乎从头到尾都引起了自己的心灵的共鸣。
2。《笑面人》(雨果)- 爱情终归是盲目的。雨果是一位激情诗人。对情感的描绘既大气磅礴,又细腻到惟妙惟肖。读完这部小说,也许我们要问,如果女主角不是盲人,她还会爱上男主人公这个被破相了的人吗?而正是雨果这个精心编撰的在现实中似乎不可能的情节,体现了人类的情感本质:爱情终归都是盲目的。
3。《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上帝”对人的最大的爱,就是对的人的“罪恶”饶恕(这里的“罪恶”二字我特地打上引号,因为主人公的罪是由于“脆弱”导致的,而非由于贪婪、自私等导致的不可饶恕的罪恶)。这对我个人的启示并不是要去犯罪,或者去盲信基督教教义,而是要怀抱一种宽容的态度:人要原谅自己和别人,不要让过去的错误(甚至罪恶)遮挡住自己眼前和未来的光明。
4。《亲爱的提奥》(凡高)- 一个绝对孤独者的内心自白。凡高在长达十几年和他的弟弟之间的通信中,记下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和自然息息相通,又和人类社会格格不入的生命历程。
5。《贝多芬传》(罗曼·罗兰): 天才的孤独。罗曼·罗兰和雨果一样,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在这部很薄的传记作品中,作者记录了贝多芬作为一个天才的孤独。这本书(和《约翰·克里斯多夫》一起)使我很早就意识到,天才的孤独几乎是人间不可避免的存在。至今依然记得此书正文开始之前的文字:孤独的人,请不要悲哀,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与你同在(非原话)。
6。《席特哈尔塔》(赫尔曼·黑塞) – 人的终极开悟是在人和自然的对话中实现的。我曾经一度对佛教感兴趣,然而没有一本佛教的经书,能够像这部短篇小说一样,让我对佛学的精髓认识得更深。当然,我也同时认识到,与自然的沟通,对自然归属的认识,其实是存在于人类几乎所有文化的共性,绝非佛教和道家的“独家创意”。
7。《逃避自由》(弗洛姆) –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罪恶,都是源于人的脆弱。这个脆弱并非指人的体力或智力的脆弱,而是指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由于对孤独的无法摆脱的恐惧而导致的精神上的脆弱。这个脆弱体现人对他人或群体的依赖上,即“从众心理”。在对人性的认识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哲学著作比弗洛姆的这部心理学著作对我的影响的更深。在读了此书之后,我个人的人生经验便处处向我证实这弗洛姆的观点之真实。
8。《爱的艺术》(弗洛姆) – 真正的爱,不是对另一个生命的占有,而是对之无条件的肯定。如果说雨果的著作是以文学的形式再现“爱”的魅力,弗洛姆的这部简短著作就是以客观的理性分析了爱的实质。
9。《悲惨世界》(雨果) –“原谅”,是爱的最高形式。从青少年时期我就喜欢上雨果的作品,然而雨果的这部长片宏著,我是到了几十年之后才读的。几十年后,雨果的作品仍然能打动甚至震撼我的内心。对“原谅”、“宽容”以及“爱”,我认为没有其他的文学著作能够比这部作品挖掘的更深更广。
10。《蝴蝶梦》(达夫妮·杜莫妮埃)– 生命,是人生最难解的永恒之谜。把这本书放在最后,是因为这本书是我的最爱。小说以一个简单的爱情和谋杀故事,把读者带进了主人公从一个“灰姑娘”演变到豪华庄园女主人的复杂的内心历程。该作品的语言优美,叙述流畅,幽默中饱含睿智,情节既有连贯的自然发生,又有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的不露痕迹的跳跃,可谓集文学性、艺术性、娱乐性为一体的佳作。虽然此书在西方古典文学中并不耀眼,但这些在各方面几乎完美的特征却成为让我百读不厌的著作。
读书,既是一种可以让人获得间接知识的手段,使人找到一些人生的“捷径”,更是一种与他人的思想产生共鸣的超越现实生活的享受。列出以上这些书目和自己受到的启发,并非是说不读这些书,我就得不到同样的启发。我认为,任何一个真正有悟性的人,都能够在没有读这些书的情况下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智慧。由此,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最佳书目。
另外,自然浩瀚无垠,现实的人生却更加令人惊叹。人生走到中途,我不得不认为最有趣的,最百读不厌的“书”,是每个人自己的现实人生。
20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