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生芦笋

作者: 半镜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23-10-15 06:45 被阅读0次

    题目出自宋朝诗人舒岳祥的《山中感应》,原句是“冬暖生芦笋,人闲对菊花”。当然宋朝那会并没有芦笋,诗中指的是芦苇的嫩芽。而芦笋是清朝时期由南美传入我国的,在西方,芦笋是作为贵族蔬菜摆上餐桌的。

    相对应的,国内餐桌上的高档蔬菜则是竹笋。甘美多汁,鲜甜可口,又加上老饕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光环,使之一直作为国内蔬菜中的贵族。对于这点,西方人是无法理解的,中国人竟然喜欢吃竹子。

    在西方美食中,这些细瘦包裹着鳞片的绿色嫩茎,是鹅肝、龙虾、深海鳕鱼的鼎力支持者。即使与培根搭配,芦笋也是小心地卷在培根之中,充当重头的“甜美之心”。

    去年春在市场偶然碰到有个老太太摆地摊,菜篮子里摆放的竟是一段段白玉似的芦笋。我大喜,上前问价,老太太要十块钱一斤。想想家乡的芦笋才三块钱一斤,告诉老太太。老太太跟我说,这是女婿从菏泽老家带过来的,家里人吃不习惯,就拿出来卖。但白笋又不像市场里的那种绿色芦笋,卖不上价。

    我知道绿色芦笋在城市里卖到十块钱一斤,但白芦笋因为少见,无人问津。最后半篮子白芦笋按照五块钱一斤被我买回家,大家皆大欢喜。虽然不屑老太太将她女婿的孝心换成几块钱,但于我确实真正的惊喜。

    家乡属鲁西南,农村很多种芦笋的。最初是一家食品公司给予幼苗,签下收购合同,产出芦笋收购后做成罐头销往日本。当时因为收购价两块多钱一斤,亩产远远高于其余庄稼,所以很多人开始栽种。

    相对于其它庄稼,芦笋又是比较省事的,大田地一年春季收一次,对于农民来说收入高又省事的农作物当然受欢迎了。

    小时候父亲种芦笋,要把芦笋种在高高的畦垄上,芦笋的根茎不能露出土面,否则变绿就不值钱了,那时候家里吃的都是次一级外形不好看的笋。而由于大量种植,市场上的芦笋不是论斤卖了,而是论堆卖,身价都不及旁边的黄瓜。而家庭主妇们开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凉拌、清炒、做汤,芦笋甚至出现在了乱炖之中。如果被西方大厨看到,肯定会斥为暴殄天物。

    美食讲究搭配,而食材也讲究门当户对。西方贵族餐桌上的高档菜肴,每每搭配鹅肝、培根、深海鳕鱼等等,但在我们老家却是老百姓每天吃的家常菜,不知道西方人知道了又会是什么表情!

    今天从菜市场买到把绿色的芦笋,白芦笋是别想在城市碰到了。回到家将笋切片焯水,肉片爆炒,加入焯好的芦笋,再放上一点醋、盐和生抽,一道芦笋炒肉就成了。

    虽然绿色芦笋随时能买到,但鲜嫩却不及家乡的白笋。想想端上一盘菜,青花瓷的盘子里一段段白玉似的笋,不说鲜嫩多汁的味道,光是看这艺术品一样的卖相就让人垂涎三尺了。这里要说明的绿芦笋和白芦笋其实是一种笋,只不过白芦笋生长过程中培土比较高,不让嫩芽见到阳光,芦笋嫩芽合成不了叶绿素,所以维持乳白色的状态。

    听说母亲说家乡的土地大都流转,现如今也没有人再种白芦笋了,白芦笋只能成为回忆里的美食。我们都是与生俱来的旅人,在生命的艰深之途中,数不清有多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发生,触觉记忆是最先丢失的,接着视觉听觉都渐次弱化,唯有味蕾始终记得,所谓饮食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暖生芦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ht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