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在还没有盖现在的两层小楼之前,小院里的一片平地空置了好久。
在那之前,那是一个几间土坯房屋布置井然的小院。三间堂屋坐北朝南,西边连着一间门楼。两间东屋南侧连着一间厨房(老家叫灶火)。院子西南边是粪坑,坑边上是一座压井。西边邻着别家,院墙脚下零落地堆放着些瓦罐、坛子之类的。虽是土坯房,在奶奶的小脚来回忙碌间,却也透着掩不住的温馨。
从门楼出去就是一条巷子街,也不叫街,就是一条巷子。但小时候那里很热闹,土路被踩得瓷明,家家户户孩子也多,满巷子跑,也不怕走丢,乡里乡亲都认识。邻居家的小伙伴特别喜欢到我们家门楼口玩,门口有一颗大柳树,小时候两个人抱不住的那样粗。夏天乘凉是个好去处。尤其是下雨天,门楼里总热热闹闹有几个娃娃在嬉戏玩耍。门外路上挑一处干净的泥巴地,挖一坨泥巴到门楼里和一和,揉一揉,捏小人,做泥馒头,打响盆儿,别提有多开心啦!
有时候,大人会把马车、架子车停放在门楼里。坐着马车过家家,那马车里装满了童年的欢声笑语。
现在门楼早已没有,门口的大柳树也变成了光秃秃的柏油马路。如果不曾回忆,满满的记忆就这样尘封在过往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