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疗愈师》读后感

《阅读疗愈师》读后感

作者: 蕊希浅陌的初心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10:50 被阅读0次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题记

《阅读疗愈师》是法国作家迈克尔·于哈斯Michal Uras著,郑诗诗译。讲述了主人翁分别为车祸毁容并失声的少年雅恩、声名鹊起的足球队队长安东尼、奢侈品手表的销售员夏普曼这些“患者”进行阅读治疗。他的处方不是开药,而是开具书目,他以书为药,以书治人。最终,主人公与女友重归于好;少年雅恩走出了自己的阴暗,和母亲的关系变得缓和;足球明星安东尼消失在球场,回归到了原生家庭;夏普曼“意外”身亡,结束了疗愈项目。

关于阅读引发的一些自我思考,读书即是自我拯救。

一、从培养到爱上阅读

虽出生在90年代,可那时整个经济不如当下,7岁入学才得以阅读书籍,除了学校发的课本外,再无其他课外读物。初中一次机遇,去了市里一家很火的书店,望着满层的新书,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第一次见识到,原来除了课本外居然还有这么多书籍可读。怎奈口袋无粮,不能购入。后来步入高中,零花钱多了些,就开始购置《读者》杂志阅读,从《读者》中开始培养阅读习惯,慢慢被书中的故事、散文吸引,找到了阅读快乐,让人能从枯燥、繁重的学业中逃离出来,得到一丝的慰藉。步入社会,有了经济基础后,开始选购喜欢的书籍阅读。受到作家李尚龙文章的影响,从而喜欢上他的作品。渐渐开始深入了解青年文学,从而喜欢上了刘同、大冰、卢思浩、末那大叔等作家。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开始阅读近代文学、外国名著、哲学、心理、管理类等书籍,从最初的读不懂,到后来的思考、输出、运用,最终形成自我的观点。阅读之路历经一个漫长的阶段,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如愿付出,总有收获。

因阅读结识了一些书友、师者、友人,当自己深陷迷茫、困惑时,他们会给予力量前行。如有不错的书籍,大家也会相关赠书、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之情。阅读不仅能丰盈人的精神世界,更能让自己收获一群同频共振的人。在阅读中遇见自己的高山流水,遇见属于自己的钟子期。

二、将自我生活经历、体验、问题带入深入作品

将自我生活经历、体验、问题带入深入作品,是华老师给予的指导。反观之前的阅读,实则更多是对书籍的一些读后感,很少带入个人经历、问题引发思考。回顾这些年写的阅读笔记、书稿,基本都是停留在书籍的表面,并未有深入研究、启发自我。因阅读从而养成了写阅读笔记的习惯,写作的能力也在无形中得以提升,于公于私有利而不害。华老师说“阅读时,尝试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问题代入进去,揉在一起进行思考和辨析,通过两者互相参证,争取在自心中有新启发和新思考。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利用阅读训练思维,开掘思考深度,磨砺心性和意志,打开视野,激发身心的刚猛之气。善良是好的品质,然而只有和智慧结合在一起,才能让自己与众不同,心智升华”。

依照老师的方法,阅读《房思琪的乐园》完结后,能在短时间内输出了上千字自我观点。之前写书稿,总是有点依赖于灵感。文章开头能快速输出,可到后面却无法敲下键盘,出现了断层节奏。尝试过一些方法,还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尝试了老师的方法后,确实有效果。其实自己是幸运的,每日能看到老师的发文,能启发、激励自我,从而引发思考。

阅读+思考,这是需要静心的,是需要对自己更多的欲望与念头有一个取舍,如果一味地力求轻松、舒适、快乐,这样的阅读往往易停留于“短视”与“浮浅”,是很难做到“阅读疗愈”的境地的。深入作品,不一定要在语义表述上做什么评论,而是根据情节去找到认同之处,净化心灵,让情感流动,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疗愈师》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jl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