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说“但是”
在家长和孩子的对话中,我们可能见到过这样的情形:
女儿对妈妈说:“妈,你们周未带我去游乐场吧!
母亲回答道:“我知道你周日休息,很想去玩……”
话听到这里,女儿脸上露出了充满期待的笑容。
结果老妈话锋一转,道:“但是,这周末你得在家学习。”
刚刚还兴高采烈的小脸,马上变得黯淡无光了……
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却让孩子的脸色由晴转阴,“但是”的威力真的有这么大吗?
提醒身为父母的您,千万别小看这两个字呢,心理学上,有个很重要的避免亲子冲突原则,就叫做:不说“但是”法。
有些父母听从心理学家的建议,常找机会和孩子交流,要听孩子说话,于是他值着性子听完了孩子要说的事儿,接下来就说:
“是,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错的。”
有些父母也的确花了时间称赞孩子,说出口的却是:
“你很聪明,但是太懒了些。”
这些原本想传达善意的沟通,会因为父母所用的“但是”一词而导致前功尽弃。
因为孩子老早就知道,“但是”二字之前都是场面话,只有“但是”后面接出来的话,是父母真实的心声。
例如,父母亲说:
“想打球是好事,但是现在应该以学习为重。”
这样的话传到了孩子的耳朵里,他们所理解的意思就是:
“除了学习,一切免谈!”
父母前面讲的那些善意,就完全被抹杀了。所以,建议父母亲在跟青春期孩子互动时,要尽量避兔“但是”这个词出现在关键时刻的对话当中。
不说“但是”,那该说什么呢?
建议父母亲用
“如果…会更好”来取代:
“想打球是件好事,如果你能先把功课做完,那就更好了…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很清楚了呢,别忘了从今天开始就要将这一原则付诸行动,贯彻始终,相信你和孩子的沟通顺畅度必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练习
①今天是朋友的婚礼,本想一家人去祝贺,可儿子放学回来说他不想去了…
不当的做法是,对儿子说:
“我知道你累了,但今晚的喜酒,你一定得陪我们去。
正确的做法是,对儿子说:
“我知道你累了,如果能够在稍微休息后,你还能陪我们去参加婚礼就更好了!”
②邻居家的小美买了条粉色的新裙子,女儿看到了嚷着说:“妈妈,我也要买新裙子。”
不当的做法是,对女儿说:
“我知道你很喜欢那条裙子,但现在不能买。”
正确的做法是,对女儿说:
“妈妈知道你很喜欢那条裙子,如果能够等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去商场,然后选个超级漂亮的裙子作为你的节日礼物就更好了。”
③一年一度的动漫展即将在城市中举行,一向是动漫迷的儿子对你说他想去看展览。
不当的做法是,对儿子说:
“我知道你对动漫很感兴趣,但这次不准去,以后再说。”
正确的做法是,对儿子说:
“我知道你对动漫很感兴趣,如果能够在中考结束后,明年再轻轻松松地看个尽兴就更好了。”
――摘自《幸福其实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