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七天的集中培训结束,与两位可敬的班主任惜别后踏上返程之路。车窗外,古都开封在冬日暖阳照耀下格外明媚,仿佛厚重的历史中荡出了新的生机,2个多小时后踏进了家门,终于可以安放一下凌乱的心情。
每一次培训都有很多的体悟,这次校本研修培训也不例外,想的最多的就是四个字——“本领恐慌”。因为平时喜欢做点科研,也自认为读过不少书,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也有研读,但听了班主任徐秀华教授如数家珍的国家地方校本研修政策梳理,还是有了涛涛如江河般的仰慕之情。原来,自己只是井底一小小青蛙,自弹自唱自逍遥。
另一重压力的来源,是身边的优秀小伙伴们。他们的知识储备、思维深度都令人叹服,或在主持控场方面有较高水平,或在即兴发言上逻辑清晰、情理交融,现场感十足,或在方案制定独辟蹊径,功夫了得。而这恰恰是我的弱项,也在发愁,若以后要我去培训,我除了讲讲学科知识还能给别人带去什么样的价值输出,好在这是后话,单位人才辈出,可能不需要我去登台演讲,只要做好幕后即可,培训师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在学习期间华提到她要加入一教育作家的研·修班,对我触动很大。散乱的日记写到现在,还要不要继续?也是我内心不断叩问自己的命题。今天看到王开东老师的公·众号文章题目为:“今天写不动了”,内容也很简单明了:“人生天地间”,之后呢?读者自己脑补吧。哈哈哈,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大家也有写不下去的时候!当然,碎碎念还是写不完的,但讲究质量就不是天天能够做到的了,特别是忙的时候。
未来一段时间,我觉得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日·更这件事也可能会到此打住,但也不一定,也可能还会没营养地继续下去,算是为了疗愈自己吧。
集中学习归来,就是知识归纳并消化整理的时段。想了想大致有几类,开课结课主持词的整理、小伙伴们发言总结的整理、各位授课教师观点的提炼、金句的摘抄、校本研修系统的学习和个人的感悟等。
除此之外,学科课标的学习、指南的学习、案例的学习、最新一届初中和小学优质课说课稿和评课稿的整理,它们代表最新的落实素养路径和方法,是必看内容。还有手头的另一个工作,也是刻不容缓,这还是在不说单位工作的情况下。
对,还有一个项目到了中期汇报,稿子还没影呢,还有读书,两个方向都是进展迟缓,总之欠账太多,还起来不容易。
未来三年,再试一把,三年后,彻底躺·平,不问世·事,只专心读书一道,哈,想想也挺美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