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百花洲传播正能量一思诗文集
当你感受到人生的艰难,不如来读苏东坡

当你感受到人生的艰难,不如来读苏东坡

作者: 波步 | 来源:发表于2020-04-04 22:55 被阅读0次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气温逐渐回暖,本该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却遇上了今年以来各地不断出现的天灾,心境不免愁苦。毛姆曾说过,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苏轼的定风波,年少时候就读过这个作品,当时只觉得词语优美,却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如今已入社会多年,回头再来看,已然能感受到词中的心境。少年不解词中意,再读已非少年人,读得懂的都是因为经历。

    苏轼也曾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他聪明、有才气,年纪轻轻就当了太守,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可谓是人生胜利组。但是人红是非多, 也得罪了不少人,还因为乌台诗案锒铛入狱,苏轼当时以为自己再也出不来了,写信给自己的弟弟交代后事,好在有许多人替他求情,最终宋神宗下令,死罪可免,但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准擅离黄州。

    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岗,在当时而言建设并不发达,苏轼当的那个官,吃不饱饿不死,也没有什么权利。他还有一大家子要养,只能跟上头要了块地,公家批了块坡地给他,苏轼也就接受了,因为此地在黄州东门外,他便给自己取名叫东坡居士。

    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轼变成了苏东坡,生活给了他重重一击,他不是没有沮丧的时候,曾想过走上绝路,最后因不想连累家人和朋友而作罢。但日子还是要过,他写起诗词变得谨慎起来,但写菜谱总行了吧?于是他教起大家做东坡肉。写游记总行了吧?于是他有了《赤壁赋》《念奴娇》等传世名作。

    而他的这阙《定风波》,也是他在黄州期间所作的,在词的开头苏轼先做了一个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告诉我们此词的由来,他和同伴一起出门,在半路上遇到了下雨,因为没有雨具,大家都很狼狈,但苏轼却不这么觉得,之后放晴了,他便写下这篇作品。

    一开头他就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下雨了,那又怎么样呢?跑也是雨,走也是雨,那还不如慢下来,不但要慢下来,心情上也不要受到影响。想想大家都这么狼狈了,他还要人“吟啸且徐行”,怎么自在凭的是什么呢?凭的肯定不是装备,他道“竹杖芒鞋轻胜马”,他连匹马都没有,有的只是竹杖跟草鞋这样简陋的东西,要知道他从前年少得志,想来吃穿用度都不会太差,而此时此景与之相比不可谓不落魄。

    但他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并不因此而退缩,只要有一间小小的蓑衣,哪怕未来的路上皆是风雨,他也能泰然地过完这一生。“谁怕?”这两个字不但是对着外面的雨说,也是对着他的命运还有自己的内心说。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寒冬过去,春天已经到来了,虽然风吹来还是有些冷,但风吹醒了自己,也吹走了乌云,天边露出了一丝曙光。他写下这阙词的时候,到黄州已经过了五年,这五年他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他始终还是走出来了,这里写的不只是外在的变化,也是他心态这些年来的改变。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最后当他回首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平静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再因为外在的动荡影响自己的内心。可以说经历了年轻时的那些磨练,苏轼成熟了,这时候的他40多岁,岁月磨去了他的棱角,让他更加的沉稳,也更加的豁达。

    我们的人生中难免也都会遭遇到挫折,但是无论外在如何的变换,我们始终能够把握自己的内心,环境可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自己要如何去感受,则是一种修为。愿大家都能不畏风雨,勇敢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你感受到人生的艰难,不如来读苏东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le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