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谈读书》一书整理了伟大学者胡适70载思想精华,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大学者。他的思想即使跨越100年,也依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胡适认为少年中国的人生观包括三个方面:批判精神:随时随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冒险进取的精神: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大舞台,我们既上了台,便应该老着面皮,硬着头皮,大着胆子,干将起来。这个世界岂是给我们静坐旁观的吗?还有社会协进的观念。其中批判精神尤为重要,对我启发也很大。胡适先生在《智识的准备》文末对学生发问到:你们是否充分准备来做你们一生中最神圣的行动——有责任地思考?
有责任地思考,在今天这样的信息大爆炸并且传播迅速的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时代随手一个转发就可能短时间造成惊人的阅读量,可如果信息是谣言,可能就会造成极其不利的社会影响力。因而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去判断去怀疑信息是否真的?是否可能是谣言?
不能再做一个听风就是雨的“愚人”了。想起两年前的一件小事,真是要被自己当时的智商蠢哭、为自己当时的毫无判断力感到可悲。那次有人在空间转发一条大意为“母亲为孩子求匹配血型,转发并让10名好友转发可获500元报酬“的说说,我抱着试探性的心态加了那个说说的原主,聊了聊天,她确实发了一张小孩子住院的照片给我看,我当时也没想太多,但感觉挺可怜的。但我是肯定不会因此要求好友转发。我说:我帮你转发,钱我不要了。之后越想越不对,总感觉事情存在一些蹊跷,百度了一下有关血型的问题。我问她有没有去联系中华骨髓库,结果却迟迟得不到回复了。后来仔细想了想一个有钱人用说说求骨髓的做法本来就是缺乏逻辑的,首先通过这种方式很难找到匹配的血型,其次有钱的话这问题应该很容易解决。瞬间明白自己原来被耍了,那些人骗的就是我这种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力的愚者。
向做一个有批判精神的大学生逐步迈进。逐渐我对网络上传播的消息逐渐有了个人的主观想法,多一点怀疑,做到不轻信、不轻传。多一点理性思考,不要去跟风刻奇。去年有很多很火爆的新闻在朋友圈广为流传,杨绛先生的去世,传奇科比的退役……对朋友圈的刷屏我感到震惊,铺天盖地的对杨绛先生的悼念和所谓她留下的”鸡汤“,以及向传奇科比的告别。我想啊,真的有那么多人读过杨绛的书吗?那么多人都是真的喜欢科比吗?很惭愧地说,我在杨绛先生去世后都还没看过她的一本书,名字也是高中有耳闻,我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她的有名的作品《我们仨》。我没看过她的作品,因而我认为发表关于她的悼念之词只适合那些真正看过她作品、真正喜欢她的人。科比平时相比更加广为流传,可我也不追星不关注NBA,不能和那些真正喜欢他的人一样感同身受,我仍然没有发表什么。但网络中一定有许多跟风、随大流的人。
为自己逐渐成长的批判精神感到欣慰。去年很火热的”罗一笑事件“,以为作家”卖文“筹款,说是一次分享到朋友圈就有机构向那位作者捐献一元去救治她的白血病的女儿,朋友圈又刷屏了,涌现了一大批善良的人。这种看起来就是营销的手段,我提高了警惕,心想”真的假的?莫非又是个出名的大作家?“。当时第一反应是去百度、微博搜,想确定一下事情的真假,去豆瓣搜他的作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又孤陋寡闻了。后来这件事被证实为商业炒作事件,人的善心就这样被利用,着实令人寒心。随手转发本无妨,我第一感觉已经不是同情了,是我变得理性了,还是长大了更石头心了?
经常轻信轻传的人和很多年前转发”今天是马化腾生日,将这条信息转发到10个群就可以获得4个太阳“的人还有曾经年幼无知的我大概就是同一批人。作为一个大学生,在大学里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一定不要做一个轻信轻传的“愚人”。像胡适先生所说,是否准备好了一生中最神圣的行动——有责任地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