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不要随便贴标签

不要随便贴标签

作者: 与杨小咩同行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5:33 被阅读256次

    “让你叫什么‘糊糊’,包都不知道丢哪了吧?赶紧改名吧。”

    早上,凌晨2:30,我醒了,脑子里突然就响起了那天同事说的话。之前没怎么理会,在大脑还80%处于睡梦状态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

    周一中午,我和同事在餐厅四楼吃饭,当时包在餐桌上放着的样子,成为我脑海里关于它的最后印记,所以我一度以为自己把它丢在餐厅了。但是后来无论是餐厅的工作人员还是同事们,都没有见到的。我一方面疑惑包到底是怎么丢的,一方面重补了餐卡,重配了宿舍和办公室的钥匙。几天后,田老师拿着我的包扬手给我看。原来,那天下午我还骑着她的电动小驴去餐厅载地瓜了,然后,小包就落在了车筐里。自己做过什么都忘记了。

    你看到这里,是不是也有点醉啊。

    “糊糊”是我9月份新给自己改的微信名。缘于一次卖家要价240元,我却付款280元,并且在二楼使劲儿找一楼的出口而不得。又鉴于平常健忘(典型代表是刚吃完饭就想不起自己吃的什么东西,记不起药吃了还是没吃,平常开玩笑常说自己这样不得老年痴呆才怪),一忙就出错,一急就乱套,于是……

    这个半睡半醒的早上,我突然意识到,我给自己贴了“糊涂”的标签,且不断地强化。打心底里认为自己脑子不清,思考有限,平常也老跟人说“我脑袋不好使,更年期快过完了,要提前过老年生活了”,诸如此类吧。特别是别人让帮忙的时候,有事嘱咐的时候,总怕自己办不到,给忘记了,就提醒别人:“我健忘,要忘了可别怪我”。

    “我健忘”就是一个标签,实际上,我说过这样的话的事儿,从来没给耽误过,只不过自己担心,先找个办不了的理由放这里。

    根据我有限的心理学知识,给人贴标签并不是好事,尤其是不好的标签。贴了标签,就无意中形成了一种暗示,甚至让人先入为主。

    先说个(除了我之外)给自己贴标签的例子吧。朋友小H是个喜欢拖拉的人,不管什么工作,不管别人怎么催,一直到最后一刻才着急忙慌地把工作做完,导致负责收尾的人也手忙脚乱。他也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但就是改不了,就觉得自己有“拖延症”,这里要说的就是他不是真的不改,而是努力过好多次,但仍以失败告终,所以大家都知道了他有“拖延症”。领导知道后,跟他谈了一次话,他的拖延症就消失了。是领导威胁他了吗?没有。是领导看了他的朋友圈,发现他每天都能坚持按时去健身房打卡,一个有“拖延症”的人能做到吗?所以,“拖延症”成了他潜意识的借口,标签只是个背锅的。

    给小孩子贴标签就更是错上加错了。孩子做作业,简单的题错了,于是家长就骂“你这个孩子怎么老粗心”,以后再问孩子这么简单的题怎么就错了,孩子自己也会说“我粗心”。其实,仔细分析,简单的题出错,无非是没认真读题,落题了,计算出错,如果只单纯说“粗心”,越发掩盖了真相,更找不到问题的根源了,找不到症结所在,以后可能就更“粗心”了。

    关注即强化,你关注什么,就是在不断强化什么,然后你就会得到什么。孩子做对了98分的题你看不到,却纠结于他错的那2分。如果那2分错是粗心,那98分对的又证明了什么?所以,最终你只能得到一个“粗心”的孩子。

    有人说《红楼梦》里有诸多人生。曹雪芹也给了我们教育上的警醒。众所周知,男主贾宝玉在抓周时,对女人的胭脂爱不释手,父亲贾政勃然大怒,说这孩子将来必定是酒色之徒,没什么出息,此后也不怎么待见这个儿子,时不时因为吃胭脂拉过来打一顿。

    我们知道,一周岁的小婴儿,相比毛笔、书之类的,肯定是对花花绿绿的东西更感兴趣。而贾政却早早给贴了标签。再提那句话:“关注即强化。”贾宝玉爱跟姐姐妹妹们玩,说不定是他在挑战父亲的权威。

    根据吸引力法则,“你周围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你关注美好的,你就吸引了美好的东西在你身边;你总关注不好的,那么围绕在你身边的自然也就是些消极的东西了。

    所以,时常要反省下,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或者别人贴了标签了。

    SO,我决定把微信名改为“聪明伶俐过目不忘稳重大方……的最强大脑”,怎么样?哈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随便贴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rc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