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皮囊》,我到底想说什么,读完梳理思绪的时间比看书时间还长,却理了两天也没理清楚。一是没所交代,心有不甘无法安然读下一本书,二是如再拖沓,终究会是无疾而终难有所表达,所以还是将我揉杂的想法写下来。读完这本书,我竟然无法一口气说上来它好在哪里,却明显感知自己的精神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于是将其划到了再读的圈里。
关于痛苦
火大无烟,水顺无声,人至情苦之极则无言。在写阿太和父亲的两篇里,无疑都是很压抑的,而且很直白的陈述了人在面对亲人的辞世和亲人陷于不治的疾病中那种痛苦,以前曾经读到过:除了本身的病痛和亲人离世的痛苦是真实的,其它所有的痛苦都是价值观带来的。作者对于疾病死亡近乎旁观者的描述,反而令痛苦扑面而来,而且带入感极强,感觉笔者不像个人带有怜悯与你述说,而像命运的帮凶告诉你这种痛苦的降临具有普遍性,因为一个病房住满的也都是些同病相怜的人。
关于故乡及心安
很喜欢作者关于家乡的描写,当然真正要托出来的是母亲,母亲近乎固执的对房屋装修,并不是世俗的面子问题,而对父亲深沉的爱,对父亲承诺建筑一个家的践诺,也是对一个完整家的守候,所以作者无论在外面怎么闯荡,都可以心安于他有个温暖的家在等他,第二个心安则是写关于神灵的,各地习俗也好,不同信仰也好,总能给人以坚持下去的力量,有点像鸡汤,因为人总有脆弱的一刻,总有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及努力有无意义的一刻,这时候需要一个外界的声音来告诉你,你并不孤独,你的坚持终有价值,从而获得走下去的勇气。
关于阿小
两个阿小的对比很明显,香港阿小与本土阿小的性格上的冲突,以及后来香港阿小到香港以后与环境的冲突,也最终只得牵强说那个小镇才是他的故乡。
我害怕看到老家阿小的这个样子,他会卑微到,让我想起自己身上的卑微。
这总作者写到的城乡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总觉城里的孩子要高乡里的孩子一等,所以乡镇上来的孩子会努力向城市孩子上去靠,而城市孩子却瞧不起乡镇孩子的土,而我也曾受这样的心理困扰,还记得初中没人想一个督促自己上进的口号,我写了个“走出农村”贴在桌上,引来的是不怀好意的笑,后来读书的城市越来越大,而这种成长经历不同所带来的激烈冲突也越来越明显,也就变得寡言,即使如今可以豁然接受不同的生存环境成长的人儿本生没有高下之分的,但仍旧忽略不了那一段曾经走过的有些自卑的年少时光。
关于活法,文展厚朴
关于人生态度上,给我震撼最大的就是文展和厚朴两个人,让我突然不知到底要怎么活,好像文展和厚朴两个人的活法都没有问题,而且普遍存在,先说文展,目标清晰,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他都心中有数,一心想要到城市去并在城市生存,甚至放弃故乡,最后也不及他浑浑噩噩的哥哥。
我知道,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而厚朴给我震撼更大,有梦想有热情,仿佛内心也曾想要他那样的青春,很难说他错在哪,可能错在他根本就无法落地吧,梦想的帽子扣得太大,没有务实,便只能迷失在自己的众多渴望中。
或许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恰逢这本书,应该引出一个重要的思考,那就是当无法抵达梦想的彼岸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跟自己相处,像文展一样心存不甘,还是像厚朴一样自杀?人生不可达的事情很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郁结每个人心中的事总有一两件,恰如其分的接受无法改变的,将赏能努力的做得更好吧,也许是解决这种冲突的一种方法。
关于推荐这本书
读这本书的时候,很想一口气看完,却又舍不得看的太快,文字好像都很尖锐,而又深沉,大抵是对书中所写有所经历,有所见闻吧。但这是一本不太适合推荐的书,因为每个人心中所想终究不同,而感同身受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所以能否被书中触动,谁知道呢?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