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致逆流而上的青春
读书 ||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

读书 ||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

作者: 长寿投资与快意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2-06 16:28 被阅读0次
image.png 超活用:EVERNOTE.png

一、why :超越传统,用Evernote将个人笔记五感化处理 、体系化管理

当前社会每天制造大量信息太多,极为容易陷入紊乱失范的状态,而这不能创造出价值,只有将信息组织起来,让过去现在与未来每一天的信息相连接,让无法重来的人生与不想丢掉的回忆,通过笔记收集,组构、联结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孵化灵感与想法,让第二大脑为未来赋能,不断给工作学习与生活创造更多价值。

笔记之所以需要电子化的理由,任何一条笔记,如果不能扎根于我们脑海,经常和我们见面,那么大多数我们都会遗忘,大脑每天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做这件事,不断清除掉那些白天里印象浅淡的信息垃圾,因此如何我们不能将笔记保存,有意识主动加工,复盘整理、清点,那么他们就会逐渐从我们记忆里消逝,我们就只有了一次萍水相逢的记,却没有一次做到忆。那么,要么他们就躺在某个故纸堆里,再也不会出来,要么就被我们弄丢,因此往往无法变成我们的行动,思想的火花,更无法备查与清点,其效用就没有获得最大的发挥,整体的生产力效率无疑变低。而印象笔记的云端收纳,从任何一台设备上连上网络,一辈子的学习工作生活兴趣的记忆都存储在这里,在这个第二大脑里面,随时都可以清点和翻看,这才是真正的第二大脑。

二、what:五感笔记,为你的第二大脑赋能

释放你载荷太重的头脑,让第二大脑为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兴趣,一一赋能,为此需要在印象笔记搭建其一个笔记系统,从而让一切变得井然有序、让时间的积累,变化出创新的可能。本书介绍了相关的方法论与操作指南,具体分享了印象笔记超越传统笔记的方式,印象笔记是保证每一条笔记都是可以在五感方面更有优势的内容笔记、积累多了,印象笔记也是搜索与寻找方面更为方便快捷的电子笔记,居家搬迁旅行在外,印象笔记更是不担心占有实际空间的网络云笔记。因此本书是在如何应对信息过载今天,信息知识管理能力更为迫在眉睫,因为这是一个人真正看得见的、可量化的人生积累所在。为了更好应对这一问题,其基本立场,是要能够站在前人高效知识管理的原理基础之上,借助于现代的知识管理新科技产品,既保留传统有价值的部分,同时也超越传统,让科技真正变成生产力,让知识管理能力拥有科技的赋能,从而让今天的人们能更上一层楼。印象笔记,让笔记连接人的五感,让笔记不再限于文字,而是动用你的五感,在文字之余,还有图片场景、声音、甚至味道的描述,将一切情境都可以最大程度的记录下来,让回忆最大限度的保温,那样更容易记住,记的时候花了功夫,忆的时候就会简单很多。

三、how:如何实现印象笔记成为第二大脑,真正让你更聪明?

(一)第二大脑应用之一:统一的信息枢纽

印象笔记可以成为所有信息收集的中枢,建立一个收集箱inbox体系,把日常浏览的网页文章、读书笔记、上课笔记、拍的各类照片、录音等材料,统一纳入,分类分批处理,好比一座信息大厦的构建,其材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处理中枢站,然后分流出去,分类分批处理,从而避免了自己的笔记散落各处,比如各个浏览器的收藏夹、微博、微信、手机相册、纸质笔记、工作材料等等,这些散乱的情况是会加大我们自己头脑的认知载荷的,因为一旦缺乏统一管理,那么需要大脑分心的地方就会更多,但如果每次都只需要让他们往一个地方去,即印象笔记的inbox收集箱,每天或每周清空一次,情况就变得井然有条。这是印象笔记第二大脑的第一步,让四路八方的条条笔记都能朝着一个地方迈进,而不会走散走远。

(二)第二大脑应用之二:大脑灵感的扑捉器

我们每天大脑里都会闪过许多想法, 有的无关痛痒,有的却是一些金点子。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对于思绪的扑捉器装置,从古至今在,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大师,然而生活中却很多人忽视了它的价值,inbox在外要有一个,桌面也可以有一个,但桌面的只是辅助,云端的是终极的统一入口,灵感只有写下来,才可能生根发芽,不然一下子就灰飞烟灭了,就像原始森林抓兔子一样,必须快速、有扑捉装置作者谈到,例如看到街边的一处夏天的扇子,从而想到工作中的某个主题,从而可以成为一个材料、素材、也就是灵感的胚芽。那么就需要快速摘取、保存这个场景,记下灵感:拍下图片、记录脑海中的文字与想法,然而,还缺少一个触媒(比如作者搜索的是夏天这个关键触媒),那么这个触媒就是你以往的知识积累与阅历的碰撞,这需要你在脑海中主动头脑风暴,或者在自己的笔记库中通过主题分类、标签管理等多个维度的切入,在搜索与整合的过程中使得这一个灵感,能够进一步发酵,作者通过这一个点,就触发了之前与之相关的所有笔记,从而完成一个从输入到思考整合的初步闭环,这就成为了灵感孵化器中的一个最小单元,为日后的行动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三)第二大脑应用之三:工作笔记可能性的探索

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工作都是涉及流程与步骤的,并非每天需要不停的创造,因此往往都是可控的,经验的累积都可以具体到每一件事情当中要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是一个又一个的具体需要上手的流程管理项目,因此,高绩效的工作就是让每一次的努力,都有积累与迭代的可能性,从而为下一次省时间,为他人省时间,因此每当完成一次工作,都可以总结和复盘自己在这次工作体验中的步骤流程与记录,比如法律检所工作中,一些精英律师都会有自己的检索工作记录表,完整的还原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从而通过记录达到刻意练习的效果,提供自己真实能力与能力需求之间差别的真实反馈,从而能够让每一次工作都能以一种事后可循,有备可查的方式交付出来,为未来的应对与分享提供了基础,这就是一种工作能力的可见的叠加、积累、迭代。因此,每次工作中有几个项目,就有几个标签来掌控和提取,完成一个工作就有一个有备可查的工作存档,从而完成了一个GTD的工作笔记闭环:事来了——做事中——事毕存档。这样一个闭环的结构,就是印象笔记来管理工作方面笔记的一个底层逻辑。另一方面,社交上,把社交合作可以列出一个笔记本,其中以名片盒作为一个标签的维度。建立一則名片盒,不仅仅记住了名片信息,还有时间地点场合等信息,甚至有印象笔记的资深用户还要对方举着名片拍个照,这样记忆的效果尤为深刻,当年的场景甚至音容笑貌都能会马上通过这条笔记回忆出来。我曾经也对此使用过,在同一场合同一场景给当年同一位朋友看当时的照片,很有意味,有一种多方共赢的味道。

(四)第二大脑应用之四:读书学习笔记的可能性的探索

在读书笔记方面,要替代手抄的古旧做法,手写,主要是思考即可,比如写日记、写反思之时,需要手写带来的专注感,这一点iPad都难以胜任,传统纸笔存在的理由,也是无可匹敌的专注感的获得,但是读书笔记,并不是需要这么专注,相比起来,划线、拍照、用口述转语音文字的方式,都要比手抄快太多,我们读书不是奔着读书笔记去的,而是奔着读书之后自己感悟与心得、新的行动指导而去的,因此做摘记这类工作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一个过程,而不是需要大费周章的一个结果,因此相比于花时间慢慢摘记,其实领会并与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结合并指导行动才是最根本的目的,摘记书籍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必要的,只有少部分时候,需要原文引用的时候,比如金句、名言、部分小段落值得摘记下来,方便引用(即便如此照片也更快达到目的)其他都建立在借用目录,加以领会的基础上去转述为自己的语言即可。在此方面,看书时划来划去+拍照,要好过OCR,因为前者要明确的得多,对此我还有很多纸质书读书笔记还没有将纸书上的笔记拍照保存。

(五)第二大脑应用之五:生活笔记的可能性的探索

1、美食

对美食的笔记,往往文字总是隔了一层,看民国梁实秋、汪曾祺谈吃的文章,还有近一点的蔡澜的文字,都感觉文字总是隔了一层,少了视觉的辅助,只能想象,却总是隔了一层的感觉。相比于豆瓣分享的每日食贴的年度复盘,后者会更有韵味。食物的大欲,感官度强一些的信息或许更合适吧。比如,作者的分类标签有,brunch、cafe、
、dinner、drink、good food、japan 、light food、pasta、snack,方便自己日后的事物选择与分享、甚至亲自上阵。

2、电影笔记

电影的感动与回忆,可以通过画面、当时的感觉与触动、票根、电影院场景等,一一记录,成为自己的观影史的最重要的材料,这要比从别人的文章更值得认真对待,以为前者才会真正留在我们自己的记忆之中,从而能够积累故事与素材,如数家珍。

3、旅行笔记

收集自己想去的,看到朋友去过的,等等有关旅行的资讯与向往,可以为日后的出发做一个参照系,然后按图索骥,形成自己的旅行攻略。

4、生活小妙招笔记

特殊经验,aha的瞬间,让这些成为你的小妙招固定下来。比如我发现的瑞士胶水、干洗剂等等,都有满足我以前束手无策的一些生活场景的妙用之处,也可以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生活经验集。·例如有一次修家具,作者发现原来有蜡笔可以修桌子的伤痕等等。

5、个人资料笔记

我先把照等重要個人蓄件拍照储存到Evernote中。其,像是身份瞪或银行限户限本之颊的资料我也 拍照储存在Evernote锂。适在很多时候羲挥妙用。

6、个人日记档案

Evernote随特随地都在幕你保存记慌很多人去旅游畴會带著一本空白手,可以把旅行途中的很多明信片、光景贴的印章,或是各霍旅途中使用的票卷等等,全部都贴到票根上,就等於把旅行中的贴黠滴滴全部都配条下来。旅行前各规割的资料剪贴、行李的打包清罩、友托置的物品,到旅途中各意外状况的虞理记,遥有用Food拍下来的各旅途凰景、人物,或是票卷资料,全部加起来就是一次旅程中最群细的回忆记录,因此日记的理解可以更广泛,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手账,尽可能包括多一些的旅行细节,从而形成更多的记忆辅助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手账本那么强调文字之外的图片、手绘、纸票等。因此印象笔记完全可以更方面的完成这个任务,都不用太刻意,都可以使用中把一切都下来,回到当时的细节当中去,留待以後可以查看。作者坦言,很喜敬在来無事的候,打之前封存起来的Evernote配事本用始翻蹋,没有什麽特别的目的,就是些零散但深入完整的中,像是看著另外一個人的人生故事那,去重新省、羲现自己遇去曾羲生遇的贴贴滴滴。一件很有意羲的事情,心情很低落、工作上遇到挫折,就打自己的日记存档,看到以前很多用心,可能是某次旅行拍下来的旅馆,也可能是某次参舆活勤的名片,然後就再现了自己的人生锂的很多意外的惊喜,重温的过程,往往也是从过往汲取力量的过程,尽可能不忘初心,一路的挫折偶尔的情绪低落也能克服与应对下去。从而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环。同感,这是一个具有心理学意义的生活实践,串联起自己的人生点点滴滴,连点成线,往往能够突破眼前的迷障。

(六)内容之外,如何在技术层面用的更好?

少管理就是,目的不在分类,分类是深渊,搜索-找到才是终极价值。分类的繁琐,一是增加了记忆负担,不超过7个标准,最好4个;二是花时间分类,是没有搞清楚找到才是目的,因此把手段搞成了目的就是愚昧的。三是,分类是要不断随着生活来迭代更新的,不会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因此不要想着一开始就建造一个天衣无缝的信息管理大厦,因为你不知道你未来到底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和进展,因此往往是白费工夫,抓住现在的需求即可。因此,要有一个暂时不整理的机制,就是inbox信息收集箱,把它和整理好的区别开,就可以的,这样最能落实到行动上去推进知识管理这件事情本身,日拱一卒,而不是来回整理。整理的终极心法就是,用最少的时间整理,在需要时进行模糊定位和关键词搜索,瞬间找到,这就是完成了目的。整理是为了不整理。另外,用搜索、自动排序、固定标题抬头的方式来代替整理,节省日后整理的时间。最终呢,形成了自己Evernote的基本分頫後,比如学习区-工作区-生活区-兴趣区,作为行动后内容的积累,整体上和最前面的inbox体系与最后存档区构成了一个总的GTD工作流,规割出了即“准备行动—行动初步成果—成果封存”,三個流程。

(七)印象笔记的技术层面的使用技巧

笔记的合并,整合;不能合并的,笔记思维导图连接像維基百科那樣連結資料形成印象笔记内的超链接,比如每月的月复盘可以有,每年的年度总结可以有,把許多相關的資料互相連結,讓我們在檢索時可以從一條線索,去找出其他的線索,知識的譜系就好像是一張蜘蛛網那樣,透過立體的互相連結而讓彼此產生關係,才實際使用時,也才能快速的拉出一串相關資料來使用。连接笔记的好处在于,更清晰,不像我,一股脑全部合并,粗暴,但不够清晰,只适合快速刷因此,最好就是控制在适当的篇幅,清清楚楚,然后相关笔记之间建立思维导图的主题连接,避免笨重,同时关系清楚,运行流畅

总之,要让笔记能够发挥出生产力的创意,必须:笔记数量的有效积累+主动孵化笔记建立联系=输出成果,这三部曲,也对应着印象笔记体系设计的三重结构。

四、how good:克制+极致才是使用工具之道

过度使用了印象笔记,PDF、快递、外卖、购物,电影、美食、读书、工作、欲望清单、时间管理......一连串,不专注也不克制,主要做好知识管理即可,时间管理等内容可以外化到其他更专业的软件上去,才能整体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ru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