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小妹
01
前几天在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公众号“吴晓波频道”看到一个故事,里面讲他遇到的一个出租车司机的事。司机是北京本地人,家里两套房,当初都是全款购买,没有房贷,另外还有一辆出租车。司机本人每月开出租收入大概四五千,用这部分钱养自己以及两个老人,每个月都紧巴巴。
吴晓波为这位的哥算了笔帐。如果当初他们的两套房子都采用按揭购买,每套首付按2成算,那么剩下的钱就可以再买两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这样,几年后,这位的哥不但可以有这几套房子的固定资产,还有房子涨价的收益,他又可以拿这部分钱去购买房产或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慢慢的,这位的哥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工资以外的资产性收益。随着资产性收益比例越来越大,这位的哥就有可能逐渐获得财务自由。
而现在,因为不懂得理财,或者说基本上没什么理财观念,这位的哥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每天开出租赚钱,并且靠开车赚来的收益,每月都紧紧张张。
所以吴晓波在最后说,有没有理财观念,差别就可以这么大。
02
这让我想起了我一位朋友的故事。
有一个朋友,两口子每月收入合计1.2万左右。前几年房价还未疯长的时候,在一个县城买了一套房,后来因为工作关系,他们离开那个县城,所以卖掉了房子,所得总共20来万。然后,他们在另一个三线城市买了一套40万左右的房子,并用之前卖房的钱付了首付。因为担心月供过高,压力太大,他们把之前所有积蓄和卖房的钱加在一起,付了五成的首付(本市最低首付三成)。
过了三年,他们上班攒了一些钱,于是又用这些钱买了一部车子,大概15万左右。两口子每月开支主要有:房子月供,孩子上幼儿园费用,车子的保险,停车和保养费用,以及家里的生活开支。这么一算,每个月开支都挺高的。
有一段时间,朋友生病了,这么高的开支,只靠丈夫一个人的收入,经济立刻紧张起来。所以朋友身体还没完全养好,又赶紧上班了。
于是我就想,如果他们当初买第一套房不要交那么多首付,然后后面再别买车子,就可以用这些钱再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这样,按照现在的房价,这套房子现在已经翻了一倍(按这个三线城市的房价算)。而且他们居住的区域租赁市场很紧俏,房子根本不愁租,所以他们完全可以把多出来的一套房子出租,赚取房租。这样,每月的月租基本可以抵消这套房子的月供。
那么,几年下来,他们不仅落下了一套房子,还有房价翻倍这部分的收益。而这一切,只需要付出一套房子首付的代价就够了。
然后,他们可以用增值的钱,再去投资房产或银行理财产品。这样,他们每个月的收入结构就有两个部分:工资收入+资产性收益。
慢慢的,随着资产性收益越来越多,他们可以渐渐摆脱工作的束缚,渐渐向财务自由靠拢。
03
我们常常听别人说:穷人和富人的差别在观念。但是因为“观念”这个词实在抽象,好多人搞了半天还是不明白差别到底在哪里。但是这两个案例,却可以让我们清楚看到懂不懂理财,有没有理财观念,差别究竟有多大。
观念就像一个分水岭,持两种观念的人,最终会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就拿文中所说的“资产性收益”为例,知道这个观念,你就会有意识的去增加自己的收入渠道,让自己除了工资收益之外,再多一份资产性收益,而资产性收益的比例越大,你离财务自由的距离就越近。
再拿“资产”和“负债”这两个观念来说,如果明白这两个观念,你就会知道,房子,在月租金收益大于房子月供的情况下,是资产,并且他除了月供收益外,还有房子增值这部分的收益;你也会知道,车子这个产品,从你买下它那一刻起,就开始贬值了,而且它每年还需要你支付停车、保险、保养等费用,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上班族来说,车子就是负债,因为它除了逐渐贬值之外,还要你每年固定为它花钱。
所以你看,只是三个理财观念——“资产性收益”、“资产”、“负债”,就可以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如此的不同,那么如果你懂得更多的理财观念,是不是会更好?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理财,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而言,至关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