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笔记之六 范仲淹的名言

我的笔记之六 范仲淹的名言

作者: 真没有冬天 | 来源:发表于2021-03-11 22:28 被阅读0次

说起范仲淹的名言,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寄托了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和理想,的确是千古名句。比较而言,范仲淹另有一句:凡为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见晁说之《晁氏客语》、施德操《北窗炙輠录》。文字略有不同,意思一样。)

知名度相对小了点,其实这句话的价值是被严重低估了,它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为官者的座右铭。

所谓私罪,指的就是“不缘公事,私自犯者”或者是“虽缘公事,意涉阿曲,亦同私罪”。意思就是因个人私事而犯罪,或者虽是为了公事,但包含着用阿谀奉承、拍马屁等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的私心作怪。

做官私罪不可有,好理解。

所谓公罪,“谓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主要是指官员因承办公事失误而犯罪,但绝没有个人私心。这其实就是要求当官必须主动作为,因为主动作为而发生失误或得罪人,这样虽犯公罪其实光荣,也是有作为、有担当的表现。

这个要求标准非常高。老百姓有句大白话,道理相似: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因为担心失误而导致得过且过,混日子,这样的官员表面上看起来比有私心的官员温和,其实危害更大。因此,在领导岗位上,因为公事犯错不仅应该宽容更应该提倡和鼓励。

《聊斋志异》里开宗明义的第一篇《考城隍》里要求以“有心无心”做文章,作者借主人公宋焘写下这样一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与的“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何其相似。

看问题,要看本质,本质是为公、为善就应该褒奖,犯错其实是一个好官必须的经历。古人的智慧,大矣!

相关文章

  • 我的笔记之六 范仲淹的名言

    说起范仲淹的名言,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寄托了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 先忧后乐

    近日复读范仲淹之《岳阳楼记》,名篇也,其中之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为巴陵人之精神写照也。 吾家...

  • 范仲淹(六)

    轶事典故 断齑画粥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

  • 防新冠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之外,可以用用这5个方法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范仲淹有两句名言。...

  • 庙堂为什么可以代指朝廷?

    锦书雁字说历史,茶余饭后讲故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两句忧国忧民的名言出自范仲淹这...

  • 忧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言。也是一代诤臣一生的实践。 范仲淹为地方官时心系百姓勤于政务,把公...

  • 范仲淹: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流传后世的一句名言。毫无疑问,范仲淹是一位名满天下的文学家,这也是他留...

  • 【南怀瑾老师】范仲淹的名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范仲淹的名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中国文化中,法家主张法治,儒家主张礼治,道家根据老子道理,主张无为而治。这些主...

  • 我心中的范仲淹

    初识范仲淹,缘于他的那首《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说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很多人都知道那是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但并不一定知道范仲淹还留下了另一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笔记之六 范仲淹的名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ta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