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范仲淹(六)

范仲淹(六)

作者: 俆语汀州 | 来源:发表于2020-07-24 01:10 被阅读0次

轶事典故

断齑画粥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龙图老子

宝元元年至庆历三年(1038年—1043年)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犯。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夏人称其为“小范老子”,认为“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宽厚仁爱

范仲淹担任邠州知州时,有一次登楼饮酒,尚未举杯,就看到几个人披麻戴孝地营造葬具。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得知是一名书生客死邠州,准备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丧用具尚未制备。范仲淹听后非常悲伤,立即撤去酒席,并赠以钱财,使其得办丧事。

庆历年间,张海(一说王伦[225])率领人马攻打淮南,路过高邮,高邮知军晁仲约料想无法抵挡,就昭示当地富人捐钱献酒,前去慰劳,“盗寇”很高兴,没有施暴就离开了高邮。事情传开后,朝廷非常愤怒,富弼提议处死晁仲约。范仲淹说:“若郡县兵力足以应战或防守,遭遇贼兵不抵御而去贿赂,在法理上知军必须处死;但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防守;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听后,接受范仲淹的意见,赦免了晁仲约。[226][227]

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戍边西北时,邠州、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悬挂他的画像以祭拜。范仲淹去世后,闻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羌部族的数百首领,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相关文章

  • 范仲淹(六)

    轶事典故 断齑画粥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

  • 朗诵«上执政书»片段

    朗诵«上执政书»片段 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底,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期间,还教授《艺文》和《易经》两门课。范仲淹...

  • 《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

    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底,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期间,还教授《艺文》和《易经》两门课。范仲淹在此留有众多遗文,如《...

  • 范仲淹4

    天圣六年(1028年)冬,范仲淹丁忧服满,在他将重返仕途时,晏殊投桃报李,推荐他为秘阁校理。 范仲淹进入秘阁,也进...

  • 【读书日志】《岳阳楼记》背后的冷知识

    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9月15日,范仲淹收到了好友滕子京一封书信。在书信中,滕子京请范仲淹为自己...

  • 古人抒怀是自恋吗(二)

    二 同样道理,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也并不是表达自恋情怀。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因得罪了...

  • 千古名臣范仲淹(六)

    在北宋的时候,皇帝重文抑武。带兵打仗也把权力交文官。不敢把权力交给武将,怕他们夺权。可是文官只会给皇帝献计献策。真...

  • 【备课】《岳阳楼记》

    地名中的传统文化魅力 《岳阳楼记》写于宋代庆历六年范仲淹被贬邓州任上。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欧阳修等人的支持下,推动...

  • 范仲淹

    有一个历史人物,他叫做范仲淹。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

  • 范仲淹

    范公楷模先, 后世常为念。 一句忧天下, 人间真英雄。 范仲淹:中国古代北宋时期人物。 忧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仲淹(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wl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