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帖子。
秋阿姨的儿子刚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从事工程设计,除了加班,还想继续读研究生,所以每天很晚才回家。
早上,一如既往给他做好的早餐没有吃,匆匆忙忙收拾完出门了。
晚上,半夜回到家,她们早就睡了,孩子洗澡洗衣服,就这么过去了一天。
周末,窝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吃饭时间出来“喝”下一碗饭又回去了,或者直接就是出门一整天,入夜才回来。
她觉得,自从孩子上大学以后,就感觉哪里不对劲。
“回家就好像,住旅馆一样。”
老两口跟孩子明明住在一个屋檐下,距离却似乎越来越遥远了。
“每个月固定叫「房费」,有公用的卫生间和厨房,每天睡一觉就走,也没有什么交流。”
再没有一家人去哪里走走,一家人坐一起看电视,一家人好好的吃顿饭,一家人好好的聊聊天。
有时候真的只是很小的问题,父母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去理智地责骂。转头冷静下来后,发现自己过了火,却碍于父母的威严,和自以为孩子应该能够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而将错就错。
小小的错误,其实,真的很严重吗?
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小成就往往不屑一顾,因为有更多优秀的同龄人,对比之下你发现自己的子女一无是处,将孩子想要分享成功的热情浇上一盆冷水,警戒他要看高看远,不要得意忘形。
小小的赞誉,其实,真的很困难吗?
从孩子记事的那一刻起,父母的言行,往往决定了孩子长大以后的为人处世。
咄咄逼人的态度、毫不留情的语言、自以为是的判断,虽然教育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对于孩子的伤害,却是潜移默化的。
反驳与证明,只会让说教更没有尽头。
许多孩子在多次的“争辩”未遂后,都会得到这么一个认知。于是父母说的再难听,判断再错误,孩子都是低着头,默默听着。
很多父母奇怪,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跟他们说话了,以为自己跟不上时代,跟年轻人代沟越来越深了。
很多父母不解,为什么孙子坚决不给他们带,以为孩子嫌弃自己年纪大不方便,或者是觉得家里的条件不好了。
“你都是我养大的,带个孙子你还怕我带不来吗?”
“正因为我是你养大的,我才不敢让孩子给你带。”
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没有良好的言行榜样,一次次的伤害,一次次的失落,很不起眼,却真实的存在着。
这些不满,在孩子的心中一点点地累积,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彻底瓦解。
最终,港湾成为了睡觉度日的旅馆,父母成为了洗衣做饭的保姆。
这结局真是悲哀。
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同的剧本,但是你仔细了解身边的任何家庭就会发现,跟秋阿姨一样情况的,其实比比皆是。
也许吧,我们无权评定和批判长辈的是非对错,因为父母一定是子女的,这点毫无疑问。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意识到这一切,不让晚辈受到这样的伤害,从方法上改变这一切。
你记忆中的父母,是什么模样?
你又想在孩子的心中,成为什么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