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农村和一线大城市,真正的差距不是贫富,而是认知水平。
很多人,包括我,读书走出了农村。但直到在大城市待久了,才意识到,我们农村出来的人,普遍都缺乏最重要的基础认知。这是对自己的反省,也是对我们这个群体的反省。我们拥有和城市精英一样甚至超过的知识水平,我们勤奋努力上进,甚至我们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但我们为什么还是在阶层的边缘无法突破?
多年以来,我曾认为我还努力的不够。但直到身体各方面都开始亮红灯,明显感觉拼不动了。我才开始反省,为什么我的努力好像在做无用功?
因为我从小就缺乏对这个世界运转规律的基础认知。
小时候,我们被教育,只要学好知识,就可以成为社会精英,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真是可怕的教育,因为它告诉你,连接底层和精英的桥梁是知识。可怕在于,这个认知灌输给幼小的我们的是:起点在底层,终点在精英,连接是知识。
看起来好像特别简单易懂,年幼的我们没有能力去做判断。我们只能遵循着师长的教导。而这些师长,他们也不具备这样的判断力,因为他们也在底层,没有能力跳出这个思维框架。
多年以来,我保持着每年读超过三十本的书的习惯。有些是为了放松,有些是很技术的书籍,有些是非常高深的数学和物理。在读了这么些年后,我从先辈的哲人的思想中领悟到:原来,世界的运行是有内在规律的。基础认知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质和灵魂具有极大的作用,它的作用远远超过知识。
就拿我们农村的教育来讲,其实现在来解析,并不复杂。在国家层面,教育是为了向各行各业输送人才,从而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人。所以国家的农村教育的战略就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中级水平的劳动力,而不是培养他们为精英阶层。这对于国家来说是最佳的方案。我们这一辈人不该抱怨国家对于我们身上的投入不够,而应该深深感谢国家,因为发展不可能只靠精英,必须有足够多的产业人才。
但是,对我而言,我是这样的教育体制下的异类。我选择了科研这条路,这是一条极其考验运气和认知水平的路。我选择的是知识含量最高,最难走通的一条路。在我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这条路有多难。没有人告诉我,这条路不适合我。但我现在回头来看,我不抱怨,我感谢曾经的我,也深刻感受到国家的战略是最佳的。
换个角度,假如我虽然身在农村,但认知和大城市的精英一致。如果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人告诉我国家是这么规划的,并且我周围的人也都有这个认知。那么我会怎么选择我的路呢?
我大概率会选择计算机专业作为我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仍然可能会大学就读数学或者物理。但我肯定会选择计算机作为我的研究生方向。这条规划是非常清晰的。
最后,我来回答题目的问题。
什么样的基础认知对于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是对时代,国家和自身的位置和方向都有清晰认识的认知。
具备这样的认知,需要有知识储备和分类的能力。知识储备未必需要你自己懂这些知识,只需要你周围的朋友或者师长有这些知识就可以了。而分类这种方法论,也是可以从周围的人身上学到的能力。
提升和塑造一个人的认知,很简单,把他放到一群精英中去就行。
人人平等,指的是在生存的层次。而在生活和发展的层次,人人从来都不是平等的。
意识到人群是有阶层的,是一种认知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