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报了一个时长7天的网上课程,想体验下现在的玩法,学习运作模式。学费几乎可忽略不计,报名成功后会让你添加班主任的私人微信,然后被拉进一个两百多人的微信群。每日有一节约10分钟的音频课程,可在公众号学习。班主任在微信群内引导学员们讨论、互打鸡血。
整个群的学费加起来也不过区区几千块,我一直在疑惑如何获取利润。但7天后困惑得以解开。
课程结束后,工作人员开始贩卖学费几千的其他课程,有几天的优惠期,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辅以不同的话术,有发在群里,也有发私信。最后阶段给我发的一段话比较有意思,大意是开课7天内可以全额退款,如果上课后感觉不需要,无非是多花2分钟报名和退款,确定一门课程是不是自己需要的(而且大概率有用),这两分钟真的很划算了。
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课程不是我需要的,我的额外成本是报名、退款多花的2分钟,并没有任何金钱上的损失,听起来确实是很有道理。
但是我的成本真的只是这2分钟吗?这里,就要提到第一个成本:
| 机会成本 — 你放弃的,往往比你想象的更多
所谓的机会成本,是你此次选择所放弃的所有东西。行为会产生机会成本,我们需要比较这个机会成本与可能的价值,来指导我们的决策。报名、退款只是2分钟,但是为了确认这个课程是否适合我,我需要在这个课程内投入额外的时间、精力,而这些时间本可用于做其他事情。这些时间,才是我真正的机会成本。
听起来很简单,但不管是自己无意还是因为别人的引导,在平时却经常会忽略真正的机会成本,而只看到表面的成本。
和朋友约好吃饭,是坐公车还是打车?看起来坐公车成本较低,只需要付出公交车费即可,但除了车费,额外花费的时间也是成本,如果是很重要的朋友、重要的聚会,坐公车浪费的时间可能会导致你迟到,考虑到这个成本,才会有这么多人选择打车。
| 边际成本 — 此时此刻额外产生的成本,才是最重要的
钻石和水的价值,哪个更高?在日常生活中,当然是钻石的价值更高,但如果你现在正在沙漠中,烈日当头,处于渴死的边缘,这种情况下呢?当然是水的价值更高。判断价值,你需要考虑当前情况,成本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谓边际,就是指在当前情况下。
而边际成本,就是在当前情况下,额外行动的额外的成本。
理解边际成本有什么作用?以京东为例,京东发展的头几年一直没有盈利,自建物流成本、运营成本高居不下,但是上市前投资人却始终看好京东,为什么?
京东作为电商平台,在形成一定规模后能低成本的引入更多商家、将商家的销售渠道推广至更多地域。传统的线下店覆盖半径小,但电商没有这个地域限制。
虽然初期亏损,但当大平台、物流建立好之后,新接入一个商家、多推广到某个渠道的成本, 这时候就是它的边际成本,而这个边际成本是极低的,所以各个投资人看到的是后续他的增长前景。
因此边际成本经常会与规模效应放在一起,规模化会让边际成本极大的降低,这样往往就会造成赢家通吃的结果。赢家想要增长,只要还未触达整个细分市场的天花板,边际成本往往比新入场者的成本低很多。
| 沉没成本 — 忘掉过去,向前看
前段时间去一个网红餐厅吃饭,排队已近两小时,估算还需再等半小时。这时候从外地过来的朋友打电话过来,约着在附近吃饭。这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行,我已经排了两小时队,这时候走,排队花的时间就白白浪费了。”
但是仔细想想,不管我是继续排队,还是去和朋友吃饭,这两个小时都不可能回来了。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到底是想要再这个网红餐厅吃饭的意愿强烈,还是和朋友吃饭的意愿更强烈。
这已经花在排队的两个小时,就是沉没成本。
我们已经投入的成本,经常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但是沉没成本就像船一样已经沉没在大海中,不管你后续做什么,这部分成本已经收不回来了,真正需要考虑的,是边际成本。
沉没成本只会让我们沉湎与过去,而边际成本则是告诉我们向前看。
人人面临权衡取舍。理解这三种成本之后,有没有觉得很多判断变得清晰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