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作者: 傲气冲天925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07:45 被阅读0次

    曾经,人们信奉的人生格言是: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

    ②毕竟,坎坷也不是什么坏事情,起起落落,人生才更迤逦。

                ——杨恭如《人生这场越走越美的旅程》

    ③努力不一定会成功,成功却一定要努力。

                ——向亚云《停止抱怨努力工作》

    但不知从何时起,脱胎于此的“人生新格言”开始广受追捧: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明天它还会继续欺骗你。

    ②人生不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③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哦!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你有怎样的认识和理解?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向上亦向“丧”

    被心灵鸡汤统治的那个时代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丧文化”的盛行。“人生不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上帝为你关了一道门,还把窗糊死了,还把下水道都堵了”这样的“名言”,不知出现在眼前多少遍。望着街上行人麻木疲惫的脸,我不止一次问:是乐观已死吗?呜呼我说不出话,我们却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

    但,若向上与向“丧”都是一种力量呢?

    古往今来,因乐观向上、不懈进取而功成名就者数不胜数。刘禹锡身处陋室却怡然自得,独居一方净土而成大学问;苏东坡虽被贬官却乐在其中,游山玩水,广结好友,一生精彩;毛润之身处革命漩涡,红军万般困难之际,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成就开国伟业......每当陷入泥潭之时,想到他们,心中不会自然而然溢满热血吗?手中便有了力量,以纸为盾,以笔为剑,披荆斩棘,攻克难关。

    此时回望“丧”文化,人们总不免有所鄙夷。但翻开书,你便能发现它以柔克刚的本领。

    魏晋时期,战火纷争、天下大乱,有七位隐士,深居山中,终日赋诗饮酒,不问家国。他们是竹林七贤。但我们为他们的文笔惊叹时,又不免指责他们对天下苍生的淡漠。但转念一想,那或清秀或凄美的文章,大概是对那个时代的无声控诉吧。正如那位东篱采菊的先生,想为自己寻一个世外桃源一样。他们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只能以如此方式宣泄着绝望。千年之后,翻开他们的文章,你才能骤然感到那般无奈,才能瞬间被厚重的历史所震撼。原来他们早已看透,黎民百姓皆是政治的牺牲品,狼烟四起之时,唯有山林是知己。他们的消极落寞让我们不由珍惜这个和平时代。

    还有一位绝望大师,便是太宰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的一生充满了耻辱”这样一位阴郁文人,却成为文学史皇冠上一颗独特的明珠。他的灰心、沮丧,亦是对那黑暗社会不满的表现。这样的不满,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促使着人们去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个世界。

    有力量的“丧”从不是嬉笑怒骂的,它由满腔热血,由万般无奈,由对人生终极奥秘的思索凝聚而来。它与乐观努力相反,却又与之相辅相成。

    向上亦向“丧”,实则都是人生必经之路,都是我们存在之形式。面对漫无边际如同白纸般的明天,我们或以热血书写,或以哀怨描绘,可无论如何,我们依然活着。

    活着本身,即是一种力量。

      点评:文章标题醒目,简洁有力,结构清晰,思维开阔,文笔流畅。特别是长于援引事例,对古今或中外之例都能信手拈来,展现了较高的文学素养。作者请刘禹锡、苏东坡与毛泽东做了“乐观向上”精神的代言人,却将竹林七贤、陶渊明、太宰治作为“消极避世”的丧文化的标榜者。难能可贵处在于,作者更以客观、思辨的眼光诠释了“丧文化”中亦包藏“向上”的力量的道理,并以不凡的笔力升华事例,为中心论点张本。不足处在于,一是标题有倒置之感,建议调整为“向丧亦向‘上’”;二是紧扣作文材料的意识还可以增强,如在写刘禹锡、苏轼与竹林七贤时,宜引用他们的“人生格言”,在文章收尾处还宜回到“人生新、旧格言”中来。三是对“向上文化”和“向丧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探讨还可以更深入。然而瑕不掩瑜,这篇作文是高一学生第一次在考场中写就的议论文,能有如此风貌,诚可嘉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yzmctx.html